从我开始徒步旅行到现在,已经足足有4个年头,最初是因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寂寞,也许是因为自虐,谁知道呢?
只是在看过《荒野生存》之后,就萌生了去徒步旅行的年头。那是在2012年的冬天,大学寒假无所事事的自己在家里抱着笔记本电脑看着放假前在学校下载下来的电影,无意间,也是注定地就看到了这部电影。
那时的版权问题还不突出,少数电影会付费,但大多免费,或是换个网站就会有免费的资源,不需要种子,也不需要翻墙。现在免费电影依旧有,但是貌似少了很多,前几天好奇查了一下,有些网站《荒野生存》这部纪录片也是收费了的。好似很多音乐也都需要付费了——起码对于我这种下载党来说。毕竟在路上,不能保证随时随地的稳定网络不说,花销也还是要节省的。
嗯,不过好像与我的关系并不是太大,毕竟除了早年一直存在电脑里的音乐,哪怕是最新的音乐也不过是漫长旅程之后,一张月卡开始漫无目的下载,最后在下一段旅程中,慢慢剔除不合胃口的,留下自己喜欢的。
至于电影,偶尔也会看,不过在山川诸城之间走过,偶尔在大屏幕下去看电影,总与周围人有种莫名其妙的抽离感。事实上,自从辞了工作踏上了这条路之后,我时常都会与周围的一切产生抽离感,仿佛跟周围处于两个世界。
这种感觉很多人都会有,记忆中最深的是初中三年级,那时我的班级在学校西侧三楼,窗外临街,算是小县城市区的主干路。老城区的法桐枝繁叶茂,略微歪头,便可以看到葱葱郁郁的绿色。
事实上在所经历过的这么多年时,似乎那会儿的自己是最为无忧无虑的。印象里只有在那个教室里,一群无知的少男少女,无忧无虑,终日嬉戏。
而我,与小伙伴们嬉戏的间隙,便会望着窗外的法桐出神,透过树叶的间隙,望着蓝天或是星空,周围的一切都离自己远去,可以清楚的感触到众人的一举一动,可以听到他们说的每一句话,但是偏偏就是感觉与周围的世界隔绝了起来。
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许在期待着来自远方的信何时会到,也许在做着少年浪漫的梦,也许在想着某个距离遥远的少女,总之那是一个属于自己的时空,安静的,心如止水的,可以抚平一切心情涟漪的时空。
这种日子维持的时间貌似恒久,但也很迅速,初三的“分流”政策,让许多考高中无望的同学去读了职业高中。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离开,一个个曾经充满活力身影的座位空荡下来。不知不觉中,每个人都成长很多。
记得其中有一名女同学,我们两个从初一到初三的两次分班都在一起,虽然不说绝无仅有,但是,初一的愚人节爱玩闹的损友偷偷以我的身份送上了情书和表白礼物之后,我们两个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变得微妙。心思细腻的自己当然能感觉到每次与她接触时,她的疏离与羞涩,但我一直不明白同班三年的我们俩为什么彼此之间会有种熟悉的陌生感。
一直到初三的愚人节,她的同桌给我写了一篇漏洞频频的情书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跟她求证之后,才知道导致我们之间奇怪气氛的原来只是当年损友的小小玩笑。
从那以后,我俩之间的关系正常了很多,能够明显感觉到,两年来两个人之间那种莫名其妙的尴尬消失了,整个人都愉悦了许多。当然,不久后她的分流离开,也是让年少的我惆怅着成长的元素之一。
我与她甚至算不上朋友,最多是一个有一些缘分的异性同学,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纯粹,让我在不知不觉间有了某种意识。
人终究有分有合,也许有缘,也许缘尽。
如果说那段日子对现在的直接影响,大概是手机里《你曾是少年》的存在。嗯,也许,还有一首《恋人未满》。
一首歌曲,让我回忆起了那段时光,而另一首歌曲,让我回忆起了那段时光里最为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