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常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育儿方法,于是觉得甚是好用,就照旧搬来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却从来不曾考究那个方法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适合孩子的成长,于是乎,孩子成了妈妈的小白鼠……
一颗软糖的故事
著名的“成长跟踪实验”。老师给坐在教室里年仅4岁的小孩子们面前各放着一块软糖。并告诉他们:等他离开后,大家可以吃桌上的软糖。但是,如果谁等到老师回来再吃,谁就会多得到一块果汁软糖。
面对糖果的诱惑,部分孩子勇敢的战胜自我,最终得到了两块糖。而那些性急冲动的孩子,几乎在老师走出教室的瞬间,就立刻享用了自己的那块软糖。那些在4岁时就能为两块糖等待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较高的效率以及较强的自信心。
这个实验的最终结果表明孩子当初做出怎样的选择,反映出他的性格特征,预示了未来的人生道路。
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学实验,居然有些所谓的“育儿专家”拿来当作最科学先进的育儿理念,提倡父母故意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需求是需要等待的,从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延迟满足,要有信任作基石
我的一位好友,她有两个儿子。一次上街舞课的时候,她家七岁的大宝想要一个玩具,而当时的环境是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于是妈妈告诉他:“我回去给你买!”儿子这个时候就不依了,哭闹着非要现在买。妈妈拉着儿子说回去一定买……
她儿子并没有因为她的保证而选择等待,反而哭的更厉害,最终,与妈妈打在一起,哭着控告妈妈:“你回去也不会给我买,我现在就要……”那个场面,看着年幼的孩子,我是很心痛的;看着妈妈,我也是满满的理解。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现象,在我看来孩子非常的好商量。
后来,我跟好友聊天的时候,从她那儿得知,她经常性的不去满足孩子的要求,有时候答应了,也不会去做。这就导致了孩子没有安全感,他的需求一再被忽视,这样孩子一直生活在“得不到”的恐惧中,而且很容易在父母不及时满足自己时,出于“得不到”的恐惧和愤怒,歇斯底里的要求父母必须马上兑现。
在我们家,当孩子有需要的东西时,如果我立刻能办到,我会及时的答应并满足他们;即使现在办不到,我也会跟他们讲:“我现在没办法满足你,等会我们出去买……”有时没有买到,我也会惦记着孩子的要求,在某个地方看见时,我也会带回来送给他们。
有时他们的要求超出了我的承受犯围,我会告诉他们:“我看到你想要,但是最近不行,因为今天我没有带那么多钱,我们在这儿玩一会儿好不好……”通常是我的话没有说完,孩子已经放下。
经常及时得到满足的孩子,他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自己的需求是被关注的,他对自己信任,对他人信任,从而当自己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虽有些失落,那并不影响孩子的成长,在人生中体会失落也是一个美好的过程。
有时候,我们作为家长,当孩子有需求时,随口答应,过后又不承认,这才是伤害孩子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一时制止了孩子的哭闹,你可能觉得自己很聪明,孰可知,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相信你,从而也不相信自己。一旦时间久了,孩子会把积攒已久的愤怒一并爆发,感觉不到你爱他。
而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父母不会拒绝孩子!看起来很荒诞,其实这是真实发生的。每次在超市,会听到父母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家里的玩具那么多,怎么还要?你还得交学费、还得吃穿…你怎么要求那么多?”听起来似乎是没有问题的一段话,可偏偏孩子会越发的哭闹,或者撇着嘴一声不吭的跟在后面。
我们大多数的父母,觉得跟孩子承认自己没有能力,买不起他要的东西是一件很可耻的事儿。所以在孩子有需求时,就会找一大堆的理由来埋怨孩子的“任性”“不懂事”…或许你还不承认你是在埋怨,就是你的这种妄下结论的话语,深深的伤害着孩子,他会觉得自己的需求是可耻的,给父母带来痛苦的。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直到现在,我每次有需求时,总觉得像做贼一样,买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我也要在心里默默地安慰自己,给自己找一大堆买这件衣服的理由,以此说服自己不要有负罪感。
当我们的孩子有需求时,你承认自己没有能力买,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吗?可能想的最多的,就是要在孩子面前树立你的伟大形象吧!相对比找一堆理由拒绝孩子,还不如简单的承认你没有能力。这样不但省了你巨多的脑细胞,而且也不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需求是可耻的、不被接受的。
如果想要树立你的伟大形象,还不如多多的陪伴他们,给予他们及时的爱,这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
孩子的需求被满足,会不珍惜吗?
在怀上大宝后,家里的爷爷奶奶就一次次的告诉我:“可不敢孩子要啥,你买啥,会惯坏的!长大了会成败家子的!”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把这句话奉为育儿的真理,因为网上“育儿专家”也是这样讲的。
可是就在我一次次的实验中,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当孩子有需求,我刻意的不去满足时,我的内心很痛苦,一直在挣扎,一面是孩子的伤心,一面是败家子儿…而大宝的需求总不被满足,他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就会撒泼打滚的非要买。这样的场景让我很难受,也很受伤。
进入易家,智慧的老师们常把自己的育儿理念、切实可用的方法教给我们,让我们边学边习…老师的方法好用,也有实践的过程,让我甚是惊喜!
后来我索性随了他的心意,只要不是我能力范围之外的,我一般都会满足。久而久之,去超市看到想要的物品时,也知道拿过来跟我商量一下,如果我拒绝买,他也不哭闹,选择平静的接受。我记得有一次,带着大宝在超市购物,结完账后,大宝说:“妈妈,我今天买的太多了,让你浪费了很多钱,下次我一定不挑这么多东西了…”
其实孩子还是很通情达理的,他天生具有同理心,很想要帮助我们,为我们的生活添砖加瓦。
我们作为父母,如果经常陪伴孩子,会发现孩子玩儿树叶也很开心、投入。有时候,孩子放学后走在路上会捡很多的叶子,快到家时,会跟我说:“妈妈,这是我送你的礼物!”起初我不屑一顾,总觉得麻烦,拿到家我还要扔到垃圾桶里…每当我想扔的时候,大宝就会伤心的说:“妈妈不喜欢我送的礼物!”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很内疚,感觉浪费了孩子的一片心意。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并不会关注这个树叶不值钱,送人不合适。他们用自己纯净的爱,告诉我们,他拿在手里的都是最好的。同样的,若孩子想要一件昂贵的物品时,当你告诉他,他的要求太过分,那件物品太贵时,孩子也是没有概念的,他不是真的把钱看的很重,把钱看的很重的是我们!
即使你狠狠心把那件很贵的物品买回家,孩子玩儿够了,也会放下。并不会因为很贵,始终抱在怀里。在孩子眼里,所有的物品都是好的,不分贵贱,一样珍惜。
需求,会让孩子更自信
上周末,儿子回到家说:“妈妈,我学的琵琶(由克里里)要交琴费260元,我的街舞要考级,老师说交300元,你给我交吧!”
我愉快的说:“好啊!这是你的事情,自己交怎么样?”
儿子想了想说:“好!我要用自己赚的钱交!我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回到家,他马上把自己储蓄罐里的钱倒出来,因为对钱不是很有概念,数来数去,最后把560元交到我手上,让我帮他交给老师!
有时,大宝想吃汉堡、牛排,会主动把钱拿出来跟我和先生说:“妈妈,我和妹妹请你和爸爸吃饭吧!”先生总是笑着说:“那是我的钱!”大宝骄傲地说:“是我自己读经典赚的!”小小的人儿,就懂得自己有需求时可以自我满足!这是多难得的事儿!
终其一生,我们在陪伴孩子路上,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易家,学会很多育儿的经验,也让我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自我疗愈。
我的焦虑不安,在易家,老师们给出切实可用的科学方法,而这些方法也是她们作为父母实践过,且有用的方法!不是只有噱头没有真知的花哨品!
在易家,我的孩子不再是小白鼠,记得自从有智慧老师们的引领,我不再东找一下,西找一下,用“专家”的方法。在这里,有系统的育儿方法,选择易家,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