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杨绛先生的《我们仨》,难得的清闲的一周,看完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很久之前就已开始引用那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到今天才看完,实在惭愧得很。不过也算幸运,好在是这个时候才看,如果早些年,相信这书也像小时候的《红楼梦》那般,囫囵吞枣毫无意义。我想如果哪天有幸能拥有一个书房,或有个书架,那《围城》一定是第一本小说类的书籍。
一
《围城》的故事发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生于江南传统乡绅家庭的男主角方鸿渐在准岳父的资助下出国留学。但求学期间不思进取,最后为糊弄家人,买了一张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文凭,后搭乘客船回国。
方鸿渐先在船上与欺骗他感情的鲍小姐热恋,然后又与在船上重逢的大学同学苏文纨纠缠不清,但在此同时又不幸与苏文纨的表面唐晓芙一见钟情。后在与苏、唐两位小姐感情终结的时候也与资助他出国留学的准岳家周家不和,不过倒是和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惺惺相惜起来。
抗战开始后,方鸿渐在赵辛楣的帮助下与孙柔嘉等几位去到内地三闾大学任教。在纷乱复杂的关系中,方鸿渐与孙柔嘉订婚,在回上海的途中在香港结婚。婚后两人回到上海,方鸿渐在赵辛楣的帮助下与老丈人一同在报馆任职,孙柔嘉在姑母的工厂任职。
这时两人的生活由于双方家人的介入,两人隐藏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开始激化。因方鸿渐辞职而与孙柔嘉吵翻,留下最后一幕让人绝望的景象。
二
一本小说,如果到处都是盛誉,看不见丝毫的批判,那这绝对不是一本好书,因为小说本就是需要一个与其势均力敌的社会经验去交互,才可能获得不可言传的体悟。有人说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不过是卖弄文字技巧的小聪明之作,于我看来,这样的评价就像年幼的我评价《红楼梦》不过是本枯燥无比的迂腐小说一般,没有错,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有人说《围城》是“新儒林外史”,是现代讽刺小说的新高度。可能是我水平有限,虽然能读出一些钱钟书先生笔下对那时社会的一些嘲讽,但总不能有更深的体会,但书中有两点倒是让我印象深刻。
其一是钱钟书先生对人物的刻画,而这其中最入人心肺的就是主角方鸿渐。被动、无能、意志不坚定、失败,这是很多学者对方鸿渐这个人物的定性,他们说方鸿渐的失败源自于他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信仰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具有的理性、信仰、热情与力量。钱钟书先生的笔触深刻在于,这个既不作恶也无英雄气概,既与世无争又于事无补的方鸿渐,不正是现在坐在电脑前面码下这些文字的我,或者我们吗?庸碌无为,满脑子的进取却无半点行动,从年度计划降到月度计划再降至周计划,计划总变而人总无变化,一个每天都在立志的不知廉耻的小人。好小说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逃避的那张丑陋的面庞。而《围城》撕烂了我所有的伪装,让身上每个毛孔里的污垢都袒露在自己面前。我承认,我就是方鸿渐。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二点是钱钟书先生的文笔技巧。有人说这不过是钱钟书先生的卖弄,所以《围城》不过是本二流小说。可能是我读书太少,所以还没有遇见他们所说的一流的小说,我只知道,这是我看过的第一本让我感受到汉语言文字之美的小说。摘抄文中的一些绝妙的小段:
“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退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事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听众大多数笑,少数都张了嘴惊骇;有几个教师皱着眉头,那记录的女生张红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鸿渐最后的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丧失了贞操”。
什么是语言的美?私认为语言的最根本作用在于传递信息,所以语言之美就是准确之美。英语的美在于它比中文更能准确的描述一个客观的事物,所以现代社会大多数国际合同契约使用英文除了因为英语国家的影响力,也有这一英语这门语言的特性的作用。那中文之美在哪里?我想更能准确的、形象的表达情感,就一特性从外文版的《甄嬛传》不值得一看就可以得出。而钱钟书先生的笔下勾勒出的种种画面正是这中文之美的极致体现。
三
对于《围城》这本小说,最广泛的解读应该是那句:“婚姻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去”。而看完之后,我想到最多的是那群走在围墙上的那群人。
大学要毕业的时候,我告诉那个姑娘:“我还小,我觉得还有一个更大更精彩的世界等着我,我不想那么快被捆绑在柴米油盐之中”。然后我们分开了,我去寻找诗和远方,一直寻找到现在而不得,而她现在也如愿的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后来,我又遇见另一个姑娘,我告诉她:“就算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南方,但是我不知道那是不是个坑,我不能让你和我一起冒险”。然后我们分开了,然后大家迷失在了各自的远方。
现在,我经常问我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努力的工作?”“因为要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因为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其实最主要是因为想要赚钱娶媳妇儿。我也为问我自己,“为什么劳累之后还要看书练字写东西?”“因为要变成更好的自己,因为不能自己白活一场”,其实最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太差,要努力才能遇见那个她。以前那些能牺牲感情的所谓的理想不知何时已经被束之高阁,似乎只剩下一个念头:找个好媳妇儿。所以我不停的用一个念头来提醒自己:“如果你是一个女孩,你会看得上现在的自己吗?”因为答案一直是否定的,所以这就成为了自己努力的一个动力。
可是似乎很急切成为已婚人士的自己又不断的拒绝别人的牵线搭桥,拒绝那些可以变换身份的可能性。我站在围墙之上,看着一边是想冲进城的人嘴里嚎叫的孤独与寂寞,另一边是想逃出城的人身上沉重的房子与车子。我就像方鸿渐一样懦弱无能,只好绕着这城墙一圈一圈的走着。每每冲动的想加入城墙两边的哪一个群体,又被这高高的城墙吓得腿软而迈不出最后一步。
我想我这般围墙上的人,最后的结局应该就是两个——一个就是哪天走到疲乏,然后突然发现了一条通向城墙一边的台阶,也就不管不顾的走下去了,嘴上还无奈的念叨到:“这就是命”;另一个结局就悲壮些,就是哪天突然看到这城墙之上有那么一个人,那么像梦中那个魂牵梦绕的人,然后也是不管不顾的,就飞身越下这城墙,嘴上还要哼上一句:“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曾读过杨时暘先生的文章《结婚是件小事》,里面说到什么时候适合结婚?“当你觉得婚姻是件小事的时候”。也不知道这辈子在这城墙之上,看着两边你来我往喧闹的人群,是否还有机会修炼到这个境界,平静安然的接受结婚这件生活中的小事。
(本文有部分借鉴自百度百科《围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