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数学组
冯宁:大家好,我是冯宁.很荣幸此刻站在国旗下,和我的团队分享新港数学的故事!
“数”在造字法中属于会意,意为师者举起戒尺列举其过错,并加以惩戒.而“学”呢?意思是学子在房舍里苦读习字.其实,我们伟大的先贤就已然把数学的含义讲的很清晰了.所谓”数学”就是以严谨地治学态度格物致知.也因此造就了我们的数学团队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任倩:冯老师,其实我认为,我们数学团队不仅脚踏实地,同时也在仰望星空,比如在今天,我们就可以和大家聊一脸我们的新港的”数学文化”
冯宁:好的,其实从新港06年建校以来,我们一直把孩子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这和语文学科上孩子的”生命”中心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把孩子在数学是否成长了作为课程体系是否成功的标准,以帮助孩子建构一把”万能尺”为教学常规,让孩子能够根据不同环境,自我调整”单位”不断产生新的”单位”,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本质”看待问题,就像我们作业单上的写的一样.帮助孩子感受数学,创造数学,享受数学最后做到树人合一,方可抛弃数学.
任倩:冯老师,这样的数学文化其实就是让孩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吧.那我们在数学教研上是如何突破然后实现这样的数学文化的呢?
冯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接手数学教研之后,一直和团队共读<数感><人是如何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等专业性的书籍,我们不仅依靠经验传到授业解惑,更在数学专业上下工夫,结合课标.教参提高我们数学组的专业性.同时,每周我们还进行课例展示,大家在一起以日以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当然,这是我们内部教研法,这学期,我们数学组还勇敢地”走出去”向运城其他学校的同仁学习,并且邀请其他学校的老师和我们一起研课,评课.我想这也是新港文化的一部分吧,大象无形,包罗万象所在.
任倩:那在这种文化的熏陶感染下,我们的新港学子在数学上有什么变化吗?
冯宁:变化当然是有的,并且是巨大的,下面就让我们入职两年的李鑫老师来分享他眼中孩子的变化.
李鑫:大家好,我是李鑫,我入职的年龄正好是新港数学的转型的年龄,所以,我想谈新港孩子们的变化,我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无论是课堂还是教研的改革,最受益的还是新港的孩子。无疑,孩子们是变化是巨大的。新港数学,将数学这个大课程分为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实践四个板块。就数和代数板块来说,孩子们从以前单纯的计算转变为推理计算,一切从意义出发,从机械记忆变为理解。举个例子:比如计算500+800,以前我们怎么算呢?个位十位百位对齐,算的数。现在我们可以理解性地计算,像这样:把这个算式看做5个100和8个100相➕,即为13个100也就是1300。这样的数学计算从理解出发,孩子的思维逻辑也随之深刻!还有,在空间与图形板块,孩子们从单纯地背诵公式到经历公式的演变过程,数学不再是单纯的算式,例子而是鲜活的生长在孩子们身边美好的存在!是的,就像冯老师说的,数学之美,在于变幻莫测,在于大象无形,也在于万变不离其宗!而其中的奥秘,我将和我们的数学团队一起继续探讨,始终走在攻克统计和概率以及综合实践难关的路上!
任倩:李鑫老师分享的是新港数学文化下孩子们的变化,那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老师也一定受益匪浅吧,冯老师,可否推荐一名老师也分享一下心得体会!
冯宁:那就让我们的新晋老师邓晖来说一说。
邓晖:来新港不到两年,我对自己的定义就是:拔节生长!曾经每天忙碌的工作,两个班级的作业量批改一度让我觉得自己是架高速旋转的机器,在既定的道路上不断重复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咸也只有自己知道。但是,偶然我遇见了曾经一起学习的同学,和他们沟通交流后,我才知道,我的成长是巨大的。工作虽然忙碌,作业批改量虽然巨大,但在团队里共读,我收获了大学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学的过程也是我不断学习的过程,把自己打破,重组,再来,我觉得成为一名新港数学老师,我已然踏上了英雄之路。
冯宁:英雄之路,何其漫长!
山高水长,我们新港数学组,陪大家一起丈量!
合:山高水长,一起丈量!
任倩:升旗仪式,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