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于老师的课是以《双城记》中的这段话为开头: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课程之间所举的例子很吸引我,听的不仅仅是要认真啊,而是要调动身上的所有小细胞们精神抖擞的去吸收。
要说说自己的体会,具体的知识性内容要再根据具体的课件再在实际工作中实施、体会、理解。
讲到《闻香识女人》这个电影这里也让我喜欢,让我印象很深。其中那个学生查理和退役军官的事儿,正直的查理因为觉得自己不能出卖朋友而要被处分。军官说的那些话大概是:学校不能教导自己的学生出卖朋友以求自保,说他不是什么裁判或者评审,但不会去出卖别人以求前程,而这就是正直!人生的十字路口,谁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道路,但是正确的道路太**辛苦了!而那条充满原则个性的道路保护它,拥抱它。而我们对工作的责任如果放任一些事儿不去管,少了很多的麻烦,但我们都选择了正确的道。
讲到了《罗生门》这电影,那里每个人描述的场景都不同,是谁在说谎?其实是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每个人心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所以从宏观上说选题的事儿,要从国家大局的角度出发,这是一个思想的方法,大的格局出发,格局是什么意思,名词解释这样说: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合起来称之为格局。格:指人格;局:指气度、胸怀。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不一样,所以说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样。什么又是人格、什么是认知。还有很多很多的名词解释需要自己慢慢去体会。格局大小与否、人格完整与否、认知水平高低与否、心智成熟与否类似这些 都是相对的,没有人绝对绝对的怎么样。这个感觉就像课程的开头引用的那段话。
从中观的角度详细的说这些政策法规都是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敏感的都是什么。出书不是为了书一出来就被干掉,而是为了活下去发展和生存,所以不要因为一篇文章可能会……而非要把这篇文章放上。于老师说我认为成熟是包容,是理解,在包容和理解的基础上要做当前正确选择。我喜欢这个说法与观点。说到,今天的规矩要求不代表明天的要求,成熟的呢,会理解因为修改和完善是为了适应当前的国情和市场。而另一些人就会觉得政策怎么可能说改就改?!是啊,比如,以前的挂历穿比基尼的美女背景一定是游泳池和体育场所,要么是不可以出的,有人可能会说这扣的点矫情,哈哈慢慢意会吧,还有大政策比如二胎政策也是这样哒。
微观上那些更加细腻的东西比如,敏感点。还比如,村上春树的作品就是有文学价值的艺术图书,这个度是合法的。
今天下课餐后,在洪崖洞看到雕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我们几人逐字逐句的读出来,感受颇深。觉得这是在给人,给大家,给子子孙孙留下一些印记的,所有的一切印记都汇集到一起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这课听的觉得有底蕴、有内涵、俗点说肚子里有干货!
做好工作这是责任,我们说医生要讲医德,老师要讲师德,这也就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条框画好的道道,那就好好做,好好执行。所有的媒介都是会影响到社会舆论倾向的。以上多为个人体会,我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