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安,作为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有雄奇险峻的泰山,还有同样景色优美的徂徕山。或许,因为世人的冷落,徂徕山,这里久久不得人知,但当你真正走进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或许它的历史一点也不亚于其他名山。
两千多年前,《诗经·鲁颂》里便已记载“徂徕之松”,《水经注》里曾提到“山多松柏”,《邹山记》也曾记载此山“犹有美松”,而这里便是徂徕山,一个同样拥有诸多庙宇与传说的地方!徂徕山,这座历史掩盖下的青山,究竟埋藏着多少故事?
世事皆成空,绝尘成隐仙!
徂徕山上,有一处依山就势,后倚断崖,松摩飞檐,云挂兽脊的隐仙观。修建于万历年间,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隐仙观,就坐落于徂徕山前的礤石峪!坐北朝南,前临山谷,后倚断崖,同时左右两道碧透的山溪相夹,一看便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
据记载,此观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汶上道士于元虚所建。为何会成就这一庙宇的存在,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或许,对于这些不同人也有不同的解读,但终究早已被岁月尘封!
或许,这背后会是一个关于于元虚的爱情,也是一个看破红尘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于元虚生得眉清目秀,可谓一表人才。饱读诗书、通晓古今的他,乃是汶上一带颇有名气的大才子。婚龄之时,他拒绝所有媒人的提亲,独独爱上本地某员外家的千金,员外却嫌他不够富有,婉言拒绝。恃才傲物 的于元虚离家出走,逆汶水而上,去寻找自己情感的归宿,最终来到古木参天、松柏蔽日的徂徕山。在此地,他斩断情丝,绝掉俗念,蓄发为道,每天伴着晨钟暮鼓、青灯黄卷修斋诵经,潜心修行。
于元虚的离家出走,感动了貌美如花、有情有义的员外家千金小姐。为了挽救这桩破碎的姻缘,以死相求,让父母妥协。然后,一路找到于元虚出家的道观,劝其还俗,与自 己喜结良缘。面对曾经朝思暮想的心上人,于元虚却不为所动,答曰:“吾人心既死,道 心已生,一切晚矣! 斩断情感瓜葛,断绝尘世俗念, 于元虚终成一代大师。为了弘扬道家思想、引领众生,他力图在有生之年,重修一座新的道观。于元虚竹杖芒鞋,栉风沐雨,四处化缘,虽积财万千,却不动分毫,每日一箪食一瓢饮,足矣。最终,耄耋之年,于元虚实现夙愿,将一座雄伟的道观落成。自己也功德圆满,羽化成仙。后人诚念其行,因此将此观命名为“隐仙观”!
功成万骨枯,狼烟中军账!
北依悬崖,南临深壑,丹壁凌空,松涛云飞。清康熙年间在原址建三清殿,清人在此题联:“万叠青松千涧月,一曲流水四周山。”位于徂徕山主峰太平顶西北之地,传吴王伐齐时,中军设于此,故名中军帐!
中军账,一听名字便知道与军事和战争有关,而中军账所有的记载与传说,也因此都与战争关联!据说,在几千年的历史之中,此地有诸多的将领在此驻军扎营。
据说,春秋一霸的吴王阖闾曾在此驻军,以讨伐齐国;西汉末年,樊崇领导的赤眉军也曾在此扎寨,反抗王莽的暴政;千年后,清代的捻军,也曾在这里大败清兵。等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当疯狂的日寇大举南下、妄图鲸吞中华之时,一群不愿当亡国奴的中国人,又一次在这里举事,打响了山东武装抗击日军 侵略的第一枪……
上下五千年的瑰丽历史,汇集在这座古幽的院落中!中军账,几乎浓缩了中国历史中的诸多进程,在历史的几个重要节点中,它都显示出异乎寻常的地位与分量。游览此地,北依悬崖,南临深壑,丹壁凌空,古松蔽日,周围有升仙泉、坞旺泉、招军石、石臼等遗迹烘托。同时,院中又有清康熙年间《新修蓬莱观三清殿记》、《修醮祝寿碑》以及清嘉庆年间所立的《徂彿山重修中 军帐正寺殿记》等碑碣。
昔人不可见,竹溪六逸存!
在徂徕山隐仙观左右,各有一道山溪宣泻而出,夹观而下,交汇观前。尔后,蜿蜒逶迤,顺谷奔流。溪水清碧,潺潺有声,鱼儿时现,小蟹爬行。两岸竹林茂密,芳草葳蕤,野花飘香,百鸟争鸣。 溪畔有一纹如竹叶之巨岩,上刻金代学士安升 卿榜书“竹溪佳境”四个大字,这就是徂徕山的又一著名景点——竹溪。
竹溪风景固然优美,但更因为名人而闻名于世。相传在一千多年前的开元28年,大唐的一代诗仙李白移家东鲁,并在此地结识了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和张叔明等人,他们六人一起隐居徂徕山竹溪,每日纵酒放歌、作诗答对、针砭时弊,所以被后世之人称为 “竹溪六逸”。
对于一些传统的士大夫来说,“逸”不过是表象而已,即使当时的李太白,也无非是此!一直以来怀才不遇的李白,也曾渴望通过隐居引起圣上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成为庙堂之臣!功夫不负 苦心人,李白在竹溪隐居两年之后,天宝元年,唐玄宗一纸诏书,将一代诗仙宣诏进京!
世谓“天子呼来不上船”,“戏万乘若僚友,视俸列如草芥”的李白,从此“帐饮与君 别”,“仰天大笑出门去”,不再只做“蓬蒿人”,东辞徂徕,欣然入京。或许李白天真地以为,此番一去,定会乘风破浪,宏图大展。然而事实却与之相去甚远。李白受封仅封 “供奉翰林”,却仅仅只是作为朝廷的御用文人而已。
虽然也常伴皇帝左右,出过不少风头,“贵妃研磨,力士脱靴”,令无数文人墨客艳羡。然而,表面的风光终究难掩其内心的失意,不被在政治上重用的巨大心理落差,带给李白的是深重的郁闷和消极。因其嗜酒如命、放荡不羁,最终为朝廷权贵所不容。于是,天宝三年春,李白赐金外放,黯然离京,或许也会重回徂徕山。也许,只有青山绿水,竹溪相伴,才能容纳一代诗人的放浪形骸,才能抚平一代俊杰长安失意的心灵创伤,使其重新找回自我。
时至今日,李太白早已作古,但徂徕犹在,竹溪依旧。“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关于竹溪的诗还为人们所传诵,李白留在竹溪之畔的“独秀峰”题刻,也常常被后人揣摩效 仿。
正如明代诗人丘睿 在《题竹溪六逸图》所言:“徂株山下竹满溪, 溪中流水清漪漪。 昔人已往不可见, 至今陈迹犹依稀。”
一股股清澈的溪流,穿越山涧与时光,流淌依旧!竹溪的一切风景与过客,也为这寂寞的大山平添了几道亮丽的人文色彩。
青山依旧,绿水长流。我的故乡——巍然屹立的徂徕山,从来都是一部关于自然的史书!曾子、诸葛亮、王希夷,以及“宋初三先生”孙复、胡瑗、石介,金代的党怀英,清代的赵国麟,还有鼎鼎大名的“竹溪六逸”,都曾在徂徕山此地隐逸或居住。而徂徕山,也以自己的厚重记载了一部不同于泰山的壮观史书,书中,华夏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学、书艺、宗教、民俗相互交融,彰显着徂徕山的悠久历史与非凡地位,传于千秋万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