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六月份吧,中学毕业后便一直没联系过的班长打来电话,说是七月份有个同学聚会。而我的电话也是他费尽周折,曲里拐弯的打听来的。初次听到这久违的声音和邀请确实有点感动,随即进入群聊,打招呼,问好等等。事过境迁,历经数月,除了记忆深刻的几个同学之外,大部分的名字和面貌己经模糊不清了。我在重庆,一是因为工作原因,二是在思考是不是一定就得放下工作去赴一场近三十年未曾见过的同学?见面过后呢?又再几曾相见?就是见了,还是最初的最纯真的同学之谊吗?三十年,什么都在变,那个纯真的友情还是一幅春暖花开的模样?群聊里可以看到聚会的图片,一起吃饭,一起去母校合影,最后是各奔东西。近的还好,可以随时再聚,远的真的是几年一见,或者不见。我也是试着沟通联系,说清了自己的状况,讲明了家庭成员,然后还能聊些什么话题呢?我喜欢文字,别人不一定喜欢。别人喜欢饮酒作乐,我却不喜欢这样。群聊放了一个多月后,逐渐归与平静,我也确实没有足够的时间再一一排查全班的情况,想想还是退出吧,如果一直放着不再言语也是尬尴。
现在每个家庭也在组合群聊
七大姑八大姨的,喜欢组建的人会把所有的关系串连在一起,整日下来,也多是些菜价、或者游玩的图片,再就是今天住进了那个院,明天几时出院的事情。群聊里的人看见这样的言论,还不得赶紧问候、关心,赶紧探问医院。这样的亲友圈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累了自己,更加累了别人。退出吧,不要犹豫,占内存。
还有一个圈是同事群聊,或者生意圈。我只谈后者。生意圈更是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文化层次低至小学,高至大学。只要有人建群,不管你愿不愿意,是不是能一个鼻孔里出气统统不考虑,硬是烫火锅一样,管你青菜绿叶,还是臭虾滥鱼统统一起开涮。进去后大多数人是语音,热闹几天后也就消失了,如果你还傻傻的放着,你翻看一下自己的微信圈有多少个群聊了。
人的高贵之处在与你和他人不一样。张三就是张三,李四就是李四,这一点容不得半点含糊。如果你今天扮演了张三,明天扮演了李四,这样的日子里你一定是失去了自己,你可能已经被工作化、亲友化和公式化了。比如一个家宴,我上班有事我来不了,你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讲出来,比如说你不喜欢和你性格不一样的人同时在场,你有权力拒绝,你的主动性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你不能总是像风筝一样老被别人牵着走,有些场合饭局或许他适合,但如果实在不适合你,为什么非要勉强自己?仅仅是因为没在一起吃饭就隔离你、远离你、甚至诽谤你,那这样的亲友圈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关注自己的感受远比关注你的感受多的多。
近日我也组了一次饭局,我从来不勉强谁一定要来,上班的你就上班,不想来的可以不来。如果来了,就高高兴兴地吃个饭,说点家常话,至少有个微笑。可是这最基本的社交礼义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别人或许一直不拿你当回事,或许什么时候无意中得罪了别人,或许有些事情心里不痛快,这样的见面和饭局己经失去了所有的意义,你不是我的菜,我也不是你的汤,说的文雅一些,就是你不是我的诗,我也不是你的梦,实在性格不一,不如不见,却也干脆利落,各自安好。
和世界和平相处,和亲友和平相处都是有前提和要求的。不谈三观一样,至少做人的基调得大体相似。如果失去了这个基础,失去了最基本的调色板,那一定也会失去原有的画面和艺术风格。这样的相处毫无意义甚至让人别扭和难堪。常言: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小狗见小狗欢天喜地撒几个欢。每个人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赏识,尤为你的不一样和与众不同,同时也会成为众矢之的。遇上这样的事不要怕,日子久了,总会有那么一天你的不一样才能成就真正的自己。而所谓的一样,便一样的平庸无趣甚至低级。
为什么你和有些人会越走越远,因为他人每天都在进步,而你一直在原地踏步。说着你自以为很幽默,其实没有一点笑点,甚至缺乏修养还在沾沾自喜的时候,别人会分分秒杀你的情商。
世界很大,大到拥挤呼吸不畅。也很小,小到一辈子里难能遇到和你意气相投的一个人。其实,每个人都是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正是对自己的不确定或者疑惑,才去找一个有答案的自己,这中间的寻找会很艰难,但只要不放弃说不定总有一天会遇见。自己并不是说要多么的完美,而是一定要真实,真实的告诉自己我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和交际什么样的朋友,而不是让别人牵着你走完漫漫长路
以上几点均为本人的观点,不求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