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骑着车,
穿过这个城市,
你会看到路上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有的灰头土脸,
讲着粗糙的语言;
他们有的西装革履,
握着手机巴拉巴拉不停;
他们有的背着行囊,
在路上匆匆而过。
在夕阳中,
落日的余晖洒在每个匆忙人的脸上,
亦是溢出笑容,
亦是充满悲伤,
亦是面无表情。
路上也有一些争吵声,
那是小贩与客人的争吵,
吵嚷声大了,
淹没于车声之中,
人们会纷纷停下来去观望,
好像看到不一样的景象,
久久不离去,
当然,
也有一哄而散的。
好像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新的乐趣。
不久,
我常听到一朋友说起一件事。
女人常年呆家里带娃,
没有工作,
是个爱学习的妈妈,
当然她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学习,
各种心理学,
亲子沟通以及易经周易等等。
和她的交流,
她很享受于这样忙碌学习的状态。
但问题来了。
家里的人异常生气,
因为每一次的学习费用是由另一半提供的,
并且她的大量学习似乎并没有给到她多大的改变,
而丈夫这时提出离婚。
此时此刻,
我是惋惜的。
惋惜的是女人的遭遇,
也惋惜男人的不理解,
更惋惜的是我们好像习惯性的忙碌于各种生活。
天一亮,
便埋头苦干,
抬头一看,
天黑了。
如果你问一个成年人:“你究竟喜欢做什么?”
对于小朋友,
这是个很好回答的问题。
他们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
我喜欢画画!
我喜欢玩乐高!
我喜欢讲故事!
但是一个成年人,
很多人会犹豫半天,
然后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因为小孩子做一件事之前,
很少考虑做这件事有什么好处,
如果喜欢就去做了。
可成年人在做一件事之前,
首先就会考虑,
这件事有用吗?
这件事是否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若干年后,
成人开始对当下的生活并不满意,
却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干什么。
他们找不出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所过的生活。
其实在很多年以前,
一个叫梭罗的诗人早就形容过了:
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
如今的成年人,
忙忙碌碌,
却找不到价值。
我们曾读书20余载,
想的是满腹经纶,
到社会上大干一场,
但走出社会,
却发现自己资质平庸,
乃是泛泛之辈。
痛苦、自我否定、放弃,
万般滋味袭击而来。
没有兴趣,
没有特长,
无论做什么都是蜂拥而上。
被社会同质化的同时,
剩下的便只有忙忙碌碌了。
我想:
这个时代开始鼓励思考,
鼓励我们不一样了。
鼓励我们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找到自己的爱好,
不去思考是否有用。
我记的,
电影《死亡诗社》里有一句台词,
“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
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
足以支撑人的一生。
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
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正是因为这些暂时的无用,
给了很多人目前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
在工作之余,
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
人生正因为有了这些美好的虚度才有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