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好吃的人,胃对食物的适应能力很强,东西南北的旅途中,我最向往的就是能在享受当地的特色小吃中感悟色彩浓郁的民族文化和地域风情。
我也是一个很喜欢烹饪的人,每每在媒体里看到心仪的食品,只要条件允许,我会想方设法尝试炮制,在酒店和朋友的宴席里品到的味道独特的菜肴,我也会不厌其烦去打听其烹饪的方法。每有亲朋和好友来访,总觉得唯有亲手烹制一餐,才算尽心,每个人的喜好,或清淡或浓郁,或喜荤或好素,似乎牵挂与惦记在菜肴里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和流露。
离开故乡多年,偶回老家,有故友相邀至家中男主人杀鸡宰鸭,女主人掌厨,席间宾客满座。餐桌上荤素搭配,上西红柿炒蛋了,红黄相间,绿葱点缀,香味诱人,男主人特意放在了挤在餐桌一隅的我的面前,“这是小小最喜欢的菜!"顿时一股暖流在心中汹涌,不是山珍海味,胜似山珍海味,手中的筷子夹菜的频率也提高了不少,似乎只有这样大快朵颐才能报答主人这么多年对我口味的记忆沉淀,本来怕胖,可是忍不住又添了一小碗米饭,吃的是友情。
孩子年幼时,胃口极差,特别不爱吃饭,身体瘦弱,一日三餐,让我大伤脑筋,常常为此焦头烂额,选食材,学烹饪,变花样,生活中的重心问题就是让孩子多吃一口饭。苍天不负有心人,孩子渐大,胃口渐好,个子渐高,体质也渐好,对食物的挑剔也渐少。也许是问题的重心转移了,也许是适应了自己不做饭的新的工作环境,人也渐懒的缘故,也许是年龄渐长,不爱动的缘由,渐渐的,就厌倦了厨房,厌倦了对油盐酱醋的摆弄和调配。有一段时间,就这样带着孩子在外面的餐桌上漂泊,吃的是方便。
直至食用油等问题成了隐患,我和孩子们又回归了家庭,周末的餐桌上,几乎只剩下属于我俩的简单。恍惚间才意识到出了问题的也许不仅仅是食用油!在我的身边,有几个家庭,又有几餐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享受一顿慢时光的浓厚亲情呢?
有段时间一直以为是孩子把我绑架在了厨房,近些年来却常常心生感激,感谢她这十多年来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尤其是高三这一年,我动力十足,每天从学校附近的出租房到单位两点一线,从城南到城北,穿越整个小城只为这一日三餐,风雨无阻,乐此不疲。孩子很乖怕我累着,我发自内心的表白:妈妈很享受这个过程。把最平凡最普通的食物用心做给自己最爱的人吃,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今年暑假,小家伙忙着准备考研,呆在学校没有回家,孩子她爸在我耳边多次念叨要去给孩子做顿饭,终于得到了孩子的首肯,于是俩人屁颠屁颠地准备着食材和佐料,闷热的七月,在那个陌生城市的小厨房里汗流浃背,忙活了一上午,终于红焖羊肉、小龙虾、牙签牛肉、辣椒炒肉、白灼青菜承载着满满的爱意端上了餐桌,看着孩子与她的同学大快朵颐,甚为欣慰,所有的辛劳一扫而光。天下的爸爸一个德行,见到自己的小棉袄,更是爱心泛滥,停箸不食,一心一意做起了剥虾使者。
《资治通鉴》里李斯在生命的最后对儿子说:“我想与你牵着黄狗,到上蔡东门外去打猎,却不可能做得到了!"什么是最想做的事情,李斯直到最后才领悟,那已是最遗憾的事情了。
我也常常扪心自问:人生已过半,到底想要什么生活?无论生命中有多少波澜,最迷恋的始终还是包裹在烟火人世间,三餐四季里最平凡和最温暖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