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摘——思考——行动
圈圈《请停止无效努力》打开了我对思考-逻辑新世界的大门。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让我对复利效应/积累产生了深深的认同,并重新理解了“概念”。《好好学习》一书用“临界知识”别样论述思路让我对“反思日记”产生深刻启发并学着写反思日记。可以说,每一本书都有教会使我认同最基础的东西(大道至简)或者打开新认知的力量。这些书的收获并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写拆书笔记由刚开始试图写读书笔记科普类转而向内反思联系自身。而采铜《精进》一本书在2016年给我认知打开一扇门,当时读书的方式是读完觉得震撼,觉得哪一章那一句写得不错画个横线。这本书我读了3遍,但仍然印象不深刻。我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了。现在用思考和笔记来记录,转变一种读书思路。这些书,都值得并伴随思考再读。
这本书有启发的内容很多,但我不想按照书序来写。而书中大量问句是启发思考很有利的提示和亮点。每章后面的实践练习更是和自身紧密联系有用处的关键,在我第一遍阅读的时候,这些“实践练习”模块被我自动屏蔽和过滤了,我天真的以为那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其实回答这些问题还是挺不容易,搜肠刮肚,不好回答。
05向未知的无限逼近
写这里“思考可以有自己的形状”。
因为我对思维导图最先产生关注始于5年之前,奈何买了一本东尼博赞思维导图不得要领无法深入,但当时通过读多遍大体可以了解画法和原理。(因为我阅读量/阅读储备在大学前为0,所以读书速度、理解慢)而后对视觉化笔记产生兴趣,就联系到这一章。可以将思维转化为图像,有意思的事情。
图解思考,用画图的方式来直观表示思考的内容。图像表达原理1.图示作为一种直观化表达,显现性。2.如列清单一样,图示表达信息,在于分担人脑工作记忆负荷,可使工作记忆更多参与更深更广思考。图像可以用来具象思考-辅助思考。
突破工作记忆的限制。图解思考。爱因斯坦习惯用具象方式思考抽象问题,画有很多手稿。作家用形象思维先构建场景(图像画思维),然后用语言描述它。也是一种可应用的方法。
图像参与思维推进与创造。“设计师不仅用草图表现自己的思考,更用草图推进自己的思考。”(可迁移这种方法)对草图的反复修改伴随着思路的持续修正和完善。这里也保留有思考过程痕迹,事后可从中回顾反思。
根据情景选用不同图形。流程图、结构图。结合学习中组织策略,形象表达符号纲要图。1.金字塔形式呈现主题纲要法。2.关系图-符号纲要法。3.系统结构图。4.流程图/鱼骨图。5.网络关系图。可以画概念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