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听蔡琴《张三的歌》 总会让我想起三毛,想起流浪。上学期间读三毛的书,羡慕世间还有这样无拘无束的奇女子,只为自己而活。活得认真,即使在撒哈拉沙漠也能开出诗的花朵。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流浪的心。在找寻真正的归宿前,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在流浪。
在日复一日的固定生活中,安稳变成一剂毒药,在朝九晚五的工作中,很容易迷失自己,迷失自己存在的意义。一成不变的生活像给灵魂打下烙印,监禁在名为生活的圈子里,和夏日的闷热一般,无法呼吸。
旅行、看剧是一种妥协后的流浪,像是给闷热的屋子开一扇小窗,不至于闷死。
其实流浪很简单,一个挎包、一张车票就能做到。在流浪中一边打点短工,一边继续前进。像是追寻什么似的,满目地在前方寻找。这种居无定所、自食其力的生活能让我们走遍整个世界的角落,那些令人羡慕的风土人情、沿途的风景和偶遇的故事,都在那里。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若有这想法,是什么阻止了行动?
可能给自己找的借口还能用,或许还没被生活闷死,或许是自己太软弱……
还是活得不够纯粹吧。
老家的一亩三分地,有恬静,有安稳,有平凡的乐趣,唯独少故事。在心有不安,还未寻得归宿时,若不走出去,世界就只有那么大。渐渐地,就像紧闭的小屋,明明外面有大海、有旷野,却选择独守令人窒息的小屋,靠着碎掉一角的窗户,吸着清新的风,看着远处的风景,指望就此了却一生。
想想都觉得痛苦。
想去一个城市,就去那里工作几年,充分体会这座城给予你的,若不满意,换座城便可。总会找到心安的地方,总会找到自己的归宿,不管是工作,还是另一半。
年龄、家庭从来都不是真正的问题,问题在于你是否忠于自我,是否听从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有句话献给每个对生活不满的朋友:
幸福,不过是按自己的想法过完一生。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