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郝老师的课上一个60多岁的阿姨。她向老师提问说,她的儿子已经30多岁了,现在也不出去工作,每天都在家啃老。就一个儿子,如果不给他钱,不让他吃饭,自己心里非常难受,可是又一想自己已经60多了,也没给自己存上钱。平时自己舍不得吃喝,你看我身上穿的也是好几年前的破衣服,我不舍得买,我要一买,孩子没有钱吃饭了,如果这样下去,到我走了那一天,孩子怎么办?老师我该咋办?老师问,你爱你自己了。我敢爱自己吗?我如果爱自己,孩子咋办?老师又问,你吃过最贵的自助餐吗?他说多贵?200多块钱的你吃过吗?那多贵呀,我平时连饭店都很少去,都是在家自己做饭,那饭店太贵,花同样多的钱,我在饭店吃一顿,我可以在家吃好几顿,于是老师建议,中午下课以后给自己一次机会去饭店里吃一次自助餐,当时我们在五星级酒店上课,那有自助餐,这位阿姨答应了说好,我既然上课了,豁出去了,我就要好好的爱自己。我今天就去吃一次300块钱的自助餐,看又怎么样。可是 一下课,离开这个课堂,阿姨立马变卦了,有很多人都说,阿姨你怎么不去吃自助餐?哎呀,太贵了,300块钱呢,吃一顿都能改变?大不了我今天去饭店吃一个贵点的菜,那不是一样吗?
相信在你身边会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为孩子付出的妈妈。为什么要特别提出妈妈呢?自从结了婚。特别是有了孩子。很多女人去买衣服,老公一万一套西装,孩子一双鞋2千她眼都不眨,买下。而自己转身去到地摊上,讨价还价,买件几十块钱的衣服,美其名曰,没地儿穿,她会说,唉呀,老公天天在外工作,要穿得体面一些,孩子也要天天出去上学,不能让别人瞧不起,而我呢,每天都在家做做饭买买菜,我去那些地方,不适合穿这些贵的,都遭际了。还有的妈妈说的才可笑,原来当姑娘的时候还穿裙子,摆起来像仙女,自从有了孩子,裙子都没有再穿过。说是接送孩子骑车不方便,于是裙子也放弃了。其实女人穿裙子,很优雅漂亮,但是为什么这些妈妈不穿呢?就像上面说的,因为他们出入的场合已经变了,穿那些漂亮的衣服给谁看呢?是啊,很多人都会以为穿漂亮衣服是穿给别人看的,其实打扮的漂亮首先是愉悦了自己,她们感觉自己不配得,因此就随便穿地摊货,休闲装。试想,让你看一个喜欢的电视剧,每天都是第一集,什么感受?这就是你爱人看你的感受。有个比喻说得好,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女人,才有了色彩,才有了灵动。可……
还有不舍得吃,就像开头故事里提到的那位阿姨一样辛苦劳作。曾记得有个故事讲有位妈妈,从孩子小时候她就爱吃鱼头,等孩子长大才知道,妈妈是为了让孩子多吃鱼肉,才骗孩子说自己爱吃鱼头,这个习惯会遗传,这不一代代的妈妈们都学会了。当你这样一直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的时候,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好,让孩子出人头地,让孩子考得好,做得好,为你争面子,于是结了婚的女人很快就成了这样,每天围着老公转,围着孩子转,围着锅台转。渐渐的自己跟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差异越来越大,跟不上他们的变化,渐渐的也就无话可说,没有了共同语言,这样一来,妈妈的自我价值感更低了,形成了恶性循环。
我自从学习以后,知道了穿贵的衣服,贵衣服是有能量的。吃贵的饭,让自己有配得感,提升自己的自身价值,就不会再去自己的老公、孩子身上找价值感。什么叫爱别人,有一个词说的非常好叫“爱满自溢”,如果你自己内在是空的,何来爱?更谈不上溢出来,只有你爱好你自己,溢出来了的部分,才能爱好你的老公和孩子。
爱自己是种能力,爱好你自己先从穿上一套贵的衣服,穿上了美美的连衣裙,吃上一顿自己喜爱吃的美味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