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汉
4月19日晚上,金城降下瓢泼大雨,顷刻间街上水流如河。"金城之春"秦腔周的第一场演出拉开帷幕,兰州戏曲艺术剧院大型新编历史秦腔剧《廉吏于成龙》上演。真正的铁杆戏迷热情高涨,冒雨前来观看,整个演出过程掌声不断。
这是一台根据上海京剧院同名京剧移植的大型新编历史剧目。京剧《廉吏于成龙》本是尚长荣先生的代表作品,秦腔版《廉吏于成龙》延续了京剧版的精彩,又展现了秦腔的基本特色。表达出了自古以来人们对为官者清正廉洁的崇敬。
清康熙年间,新任福建按察使于成龙到任后,见到田园荒芜、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他立即重审旧案,开释无辜,减轻民众徭役的沉重负担,克除重重困难,力图使一方百姓安居乐业,由此与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及心理阴暗的勒春等官僚引发了一连串的矛盾冲突。于成龙的官府成了 " 难民收容所 ",堂堂朝廷官员因廉洁自律又周济贫困,不得不靠典当旧物来维持生活。于成龙为民亲民、清正廉洁,真实而毫不做作,康亲王终于被他感化,骄横偏执的勒春在于成龙的床铺下搜出 " 宝物 " ——当地的一抷泥土时,终于哑口无言、无地自容。于成龙的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感动了朝野,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秦腔《廉吏于成龙》为了让观众去感知于成龙这个著名历史人物的行为轨迹与内心世界,用四个篇章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一连串的故事将于成龙的为官事迹娓娓道来。
这台戏中,市秦中青年演员几乎集体亮相,表演水准、舞台形象、团队阵容令广大观众耳目一新。
剧中饰演于成龙的兰州戏曲艺术剧院院长蒲建民,他唱做俱佳、表演细致如微,发挥了其擅长表现须生的灵气与做派,在与康亲王的对酒中一举一动,一吭一哈,刻画细腻,步步深入,活脱脱将于成龙心系黎民百姓,不畏权贵的心机表现出来。抛开他驾轻就熟的戏剧程式,我发现蒲建民还有这么高的话剧表演水平,可见戏剧演员日积月累锻造的深厚的艺术功底,也表明戏剧艺术基本功的可塑性。
姜甲利饰演的康亲王,更是很好地利用了花脸演员的唱功和架子功,加上高大威猛的形体,话剧般的写实表演,塑造了桀骜、自信、霸道、一言九鼎的王爷形象。
彭冲饰演的勒春,阴险狡诈,笑里藏刀,心底阴暗,活灵活现的腐败官员嘴脸。 许扣饰演的邢氏,呼延国沛饰演的山牛,晁花兰饰演的翠妹,这几位优秀的青年演员,在各自担任的角色中都发挥了自己的智慧与表演特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敢于承担自己从来没有演过的人物,不论角色大小,出场的机会多与少,都能进入角色,准确刻画人物心理,表演符合人物身份定位。 正是在悬念与冲突的行为中,见著人物各自的心灵,也正是在演员真情而精湛的表演中,焕发出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
舞台的置景简约写意,民族音乐也很考究。电子背景画面色彩柔和明朗。民族交响乐团的伴奏,伴唱与舞蹈,高亢激昂与婉转悠扬相济。整台戏华丽大气,舞台的调动既保留了传统戏曲的特征,也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戏曲创新融合的的各种手段的综合利用,表现出一个大团的范儿。
据说市秦对《廉吏于成龙》的打造可谓极其耐心,很长时间里全团上下都是关起门来坚持不断打磨、反复排练。志在把它打造成一个既能在城市演出,还能承担巡演、下乡的经典好戏,而不是象现今好多院团大手笔精心制作的新剧目,只能参加比赛或者汇演,只能在大剧场里演出,成为摆设。
在当今文化多元开放、艺术多样竞争的大背景下,顺应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形势,市秦吸收借鉴、兼容并包,创新图进而诞生的这部良心之作,总体来说,从头到尾结构紧凑,感人至深,显现出当今兰州秦腔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这部大戏在舞台上精彩大气的呈现,从侧面也反映出当下兰州秦腔的水平,证明了兰州秦腔不仅有过记忆犹存的辉煌历程,也拥有了今天向高峰递进的艺术实践。
《廉吏于成龙》,用秦腔的表演艺术形式,彰显了清吏廉洁、崇德向善,成为今天人们直面现实生活、传承民族文化精髓、宣泄思想情感夙愿、实现己身 " 爱国、为民、崇德、向善 " 主流价值观的一种 " 高台教化 "。生动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的东西,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观众的欣赏习惯。
于成龙是一个320多年前的清代官吏,他坚执的理念是 " 人人治人,国虽治而必乱 ; 人人治己,国虽乱而必治 !" 他奉行的为官之道是 " 无病休嫌瘦,奉公莫怨贫 ; 知足无烦恼,布衣乐终身。非吾之有莫伸手,非分之财不进门。这是我于成龙一生箴训。不负朝廷,不亏黎民,对得起天地良心 !" 如此于成龙一辈子的从政事迹,终被历史与世人称作 " 中国第一廉吏 "。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美誉。他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品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足以令今人叹服,为后世楷模。显然,这部新作对当下的反腐倡廉工作是一种很好的 " 活教材 ",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