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部韩国新电影冲进大众的视野,也将是韩国人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最大热门。它被称为韩国的年度电影,豆瓣评分9.1,没有花里胡哨的片名,没有俊男靓女的演绎。
但我想写一写这个故事:《出租车司机》
1980年的韩国,政局混乱,军方独裁。为了生存,为了正义,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呐喊示威,然而作为个体的学生、普通市民,他们的力量微乎其微,加上信息封锁与媒体限制,尤其是在光州,连发惨案,成为韩国人一道难以抹去的疮疤。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们透过出租车司机金四福与德国记者彼得的眼睛,去窥探那一段过往。
一曲轻松愉快的音乐响起,绿色的出租车像是小蚂蚱一样亮相。
金四福,身穿黄色衬衫的首尔出租车司机,是一位单亲爸爸,希望女儿能过得更好,摆脱邻居男孩的欺负,他打算赚钱买下房子。
路遇游行,掉头绕道,被突然冲出来的大学生吓到,撞坏了车灯,心疼地尖叫,碰到待产的孕妇,立马招呼上车,心底泛滥起的善意一呼百应。
没钱付车费,叨唠几句,还是真诚地对乘客说:“祝你们顺产!”
每次回到家,都用黑布将车盖起来,免得划伤。普通人谨慎卑微地过活,图的不过是一份安稳。
看见女儿恩静受伤,他暴跳如雷,可是找到欺负女儿的尚九妈妈那里,因为拖欠的房租,立马忍气吞声。
晚饭时,细致的司机为女儿扎头发,系了一个好看的蝴蝶结(影片后面有照应),用小手指为她的额头擦药,并劝慰女儿,面对那些压力:无视他,人要懂得忍耐,人活着,会有很多冤枉的事。
生活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一个人的性格,只是世事无常,慢慢影响了后来的选择。
政府发布戒严令,他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有拉不到客人啊”,乖巧的女儿在一旁安睡。
另一边,从日本赶来的德国记者辛兹彼得,以传教士身份已经抵达韩国,面对异国的状况,他表现出的更多的是担心和职业道德。
跟朋友吃饭的时候,听说跑一趟光州就能赚到10万,于是扭着屁股跳舞,决定去拉活儿。
电影色彩明快,节奏舒畅。
然而,他并不知道车上坐的是德国来的记者,决定报道自己一开始吐槽的大学生游行,为了钱,跑一趟算咯。不得不说,宋康昊将这一点小市民的形象表现得很真实。
两人语言不通,交流有些困难。到达光州,遭遇路障和拦截,两人产生分歧,但为了拿到钱,司机被迫选择走小路,几经周折,到达目的地。
街道凋敝,商店大门紧闭,条幅遍地,迎面而来一辆卡车,风风火火的光州青年,司机这才意识到记者的真实身份。
司机在尾随卡车时,担心车被划所以调头逃跑,遇到了跪地的老奶奶,于心不忍搭了一截,第一句问:“老奶奶,您有车钱吗?”真是好气又好笑。
正是这位赶往医院看望儿子的老奶奶,将大众视野引入到血淋淋的战争当中。
在这里,遇到了一帮出租车司机,也遇到了刚刚卡车上的人,双方交涉闹得很不愉快,司机因为不愿被搅入是非而被看不起,后来,他用行动告诉所有人,他不是贪财的胆小鬼。
映入眼帘的伤员病况,似乎有点触动司机。再次遇到记者一帮人,被误会偷拿交卷包逃走,此时10万的车费,引起其他出租车气愤。
司机决定将记者送回首尔,再收车费。会英文的大学生具栽植(大家熟悉的狗焕)坐上车充当两人的翻译,三人来到人群熙攘的广场,这里聚集了当地的人们。
司机一脸懵逼,但大家欢迎的神情让他多少有点得意。一个送食物的女人温柔地递给他饭团。
三人来到天台,遇到了一位当地记者,原来广播里的伤亡信息虚假的原因,是政府封锁。司机倒在角落吃饭团,并非在意。
当混乱打斗的场面出现眼前,一切真实到让人感到恐惧。电影从此处开始,一改明丽画风,进入暗色镜头。
原本打算在宵禁之前回到首尔,然而车出故障,司机很担心一人在家的女儿,但是连电话都打不了。这时,彼得递出车费表示歉意,司机一时心急,难以控制情绪。
在灾难面前,人是多么无力,在情感面前,金钱是多么卑微。
当地司机一行人开始想办法修车,大哥将两人带回家中吃饭,一伙人热闹吃饭,忘却了身后的苦痛。
有时,我很为这种精神动容。铭记苦痛,不代表要一直痛苦地活在伤痛之中,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活着,这才是生命应有的状态。
与此同时,正在印刷报纸的当地记者被抓,电视里播放着虚假的诱导讯息,隐瞒真相。
追求真实,成了这一群原本志不同道不合的人走到了一起,共同战斗。
疯狂追击,由此展开。在逃亡时,胶卷掉落,栽植回头去捡被拿警棍的军人捉住,在胁迫之际,司机几度想冲出去,记者为了保护影像资料左右为难。栽植用英文说:“逃出去,把在这里发生的事情告诉全世界”。
逃亡时,司机摔了一跤,看见路边卡车上赤裸受困的人,那一刻触目惊心。遭遇死胡同,被拿警棍的军人捉住,蒙头猛打,记者从身后砸中脑袋才得以解脱。
深夜的房间里,清冷的空气荡漾着两颗不安稳的心。
天一亮,一心挂念女儿的司机就找到了修好的出租车,准备回首尔,一旁的彼得在装睡。
司机认为女儿最重要,彼得认为真相最重要。他知道,每个人都有各自认为真正重要的东西,他尊重他的选择。
准备离开时,遇到了招待自己的大哥,递给他一个当地的车牌,并转交给他记者给的车费。司机一再感到抱歉,觉得自己不该就此退缩,却无能为力。
大环境下,每个人的抉择都很不容易。
司机头说了句“不是你做了错事,他们才是坏人。”悲情无奈地仰头看着天空。
离开了光州,似乎逃离了地狱,天色渐渐明朗,黄色衬衫又恢复了固有的明亮。他给女儿打了个电话,问候平安。
路过商场,给女儿买了一双好看的鞋子(乖巧的恩静因为鞋小了,一直将它当拖鞋穿)。司机进了一家小饭馆,人们议论着光州,听信电视里的虚假报道,手边报纸上也写着“捏造没有事实根据的谣言”,此时的司机觉得坐立难安,有苦说不出。
吃面的当儿,老板娘端了一个饭团过来,司机脸色一变,嘴里说着“好吃好吃”,我想那一刻,他一定是想起了广场上那个递给他饭团的女子吧。
看着粉红色的鞋子,他觉得心满意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颗回家的心。一路上,他又像电影开头那样,吹着清爽的风,哼着欢快的歌,似乎生活又回到了平静安乐。
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光州政府对当地事态的封锁,外界浑然不知。丝毫不受影响。
然而,风雨大作的平静终不长久。唱着唱着,司机的脸上露出难色,他的内心似乎在受着某种煎熬,进退维谷。
在一个路口,伤痛落泪。于是一个紧急掉头,重返小城,抵达以后,得知栽植已死,“光州的棺材不够了”于是尸体停放在阴湿的地板上。他悲痛欲绝地为栽植穿上鞋子。
这一举动,带着某种仪式感。
这一次,司机没有退缩躲闪,而是递给一旁失魂落魄地记者一样东西,然后举着相机鼓励他继续拍,要让全世界的人知道这里发生的一切。
“我是出租车司机,你是出租车乘客”,几经磨难,两人终成战友,决定一起对抗,如果前面,司机在某些时刻更多的是想到“小我”,在此之后,他的意识中是“大家”。
在马路中央,被枪击的人们无助地躺着,中间被军方占领,活着的人们隐匿在马路两旁的巷道里,束手无策。举白旗的青年刚一走到马路上,就被枪林弹雨射杀倒地,人们陷入无尽的绝望与恐怖之中。
大哥决定开着出租车去马路中间拦截遮挡子弹,趁机救走马路上的伤员,此时,司机首当其冲。
开着大卡车的胖子从对面冲出来(路边打车老奶奶的儿子),阻挡了射击的视线,众人涌上街头,解救伤员。
军方紧急追击,射杀无数。司机沉痛的落下眼泪,记者也放下了相机,不忍拍摄。他们意识到,再这样下去,没有人能逃出去。
于是,大哥带领出租车小队,护送司机离开,一路上汽车与出租车生死搏斗,为了一个真相,一行人不惜丧失生命。
在司机的护送下,记者彼得终于抵达机场,飞往日本。两人在车里将一路以来辛苦获得的影像资料装进曲奇饼干盒,司机细致地系上了一个好看的蝴蝶结。
此刻,在他心里,眼前的一切差不多和女儿一般重要,也希望,所有的一切能够有个了结,心结也可就此放下。
司机没有留下真实的联系方式,或许,他想隐姓埋名,无需何人感谢,或许,他只想回归平淡,做一个好爸爸,现世安稳。
影片最后,记者彼得在演讲时表达了对好朋友金四福的感谢与怀念,可终究没再相见。
也许,这一份真情与人性之光,才是最触动我的地方吧。
反对战争,呼吁和平,反对专制,呼吁民主。平凡人的生死成为浩瀚历史的底色,浓墨重彩的,是熠熠生辉的人性。
影片结束,我对那段遥远的历史稍有感触,但更多是心底的温存,以及对那穿梭在枪声烟雾中的黄色衬衫的深深敬意。写到此处,不得不说,我很期待冯导的新作《芳华》的上映,在布满尘埃的历史下,又将是怎样的明艳华年与璀璨人性。
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飘飘洒洒的雨丝迎面吹来,我裹紧上衣,不觉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