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而言:
古体诗更加奔放、自由、随心所欲,不拘泥于形式。
近体诗在表达作者创作思想的同时,再加上一些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规则。
记得学英语时,老师问过一句话:“大家说说是先有语言,还是先有语法?”
答案肯定是先有语言!
普通百姓在生活中用质朴的歌声来表达传递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后人再收集、总结、提炼、归纳、升华,制定出那一时代的特殊规则,慢慢沿袭、演化至今的。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那么古体诗和近体诗也就更容易辨析了。
古典诗歌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兴起于唐代。
在唐人眼中,从《诗经》开始,到南北朝的庾信时,都是古体诗或往体诗。
只有唐代新兴的五七言格律诗,才是近体诗或今体诗。
古、往,今、近,本是唐人的说法,但用“近体”“今体”来称呼格律诗,却相承不废,时间一长就成了一种诗体的名称。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的格律上,但我们今天从5个更为简单的方法来判断:
1.作者朝代
唐代初年,人们对诗的字数、声韵、对仗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为了区别于过去的诗,便把唐以后写的格律诗成为近体诗。
当然后面的人也可以模仿古代人写古体诗,比如李白的《行路难》等,所以光看朝代来进行判断是不够的,朝代只是一个判断的最大的方向。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看句数
古体诗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都有定局,比如四句的绝句,八句的律诗。
而古体诗,二句到好几百句都有。比如大家熟悉的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属于古体诗。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字数分类
古体诗字数不定,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也有杂言的;
近体诗则有定字,流行的是五言、七言两种。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的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五言,后两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六言,虽然是唐代诗人,又是四句,但因为字数不一样,所以归为古体诗。
4. 韵律
古体诗用韵不是很严格,格律自由,押韵比较宽松,韵脚可以是平也可以是仄。近体诗则对诗的平仄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通常近体诗一般都要平声韵,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且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律诗中间两联必须是对偶句,而且对仗要工整。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5. 对仗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
近体诗出绝句外,则要求按照规定的位置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