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雨如归
曾听闻代老师讲课幽默、风趣。一位朋友听了她的课,曾告诉我:“她一口东北口音,但吐字清晰。讲课重点突出,恨不得把自己有的,可操作的,全都教给你!所以,满满的全是干货。”
“她讲的什么?”
“讲如何写新媒体故事。”
“我一个业余写小说的,不搭调,”我接着说,“写小说跟写故事有区别,我还是写小说吧。”
“试试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吃亏上当也不过七百元。”
“试试就试试!看她能讲出啥新意。”
2月20日准时开课。素材本新翻一页,抬头上记下:第九期汤小小21天故事课,第一讲《怎样收集并应用素材,把它们转化成故事》(代连华)。进入直播间,二百多名学员陆续进入,富有磁性的女中音流畅讲着:
“什么是新媒体故事。”
“新媒体故事有什么特点。”
“新媒体故事写作注意事项。”
"如何寻找素材?寻找素材反转点,关联人物,切入写作角度,故事OK啦!"
......
透过“栏杆上的抓痕”、“隐形窗帘”等一个个案例的分析,故事的架构被她一一点破。脱离案例、捕捉反转点、寻找你感兴趣的角度......
我的脑壳像是被她敲开一个又一个洞,呼啦啦的狂风闪电来袭。脑海里刮着风、下着雨,扯着闪,吹散、冲刷着脑海里发霉的味道。
我就像个蛋,被她戳破。大脑冲破现实藩篱,插上理想的翅膀。
课结束了。学员们反响极好:“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代老师真给力,实战性真强!”
我再次续上茶,细细品味、揣摩代老师课程中的每一句话。
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我用代老师的方法,运用两个素材,思索着两个故事。索性开灯起床坐在床头,我拿出本子和笔,把故事大纲列出来。一个是《花季女孩为何定格在十二岁》,另一个是《愧疚的隔壁老王》,这将是我上第一节课后的作业。
思路决定出路,用在讲故事也一样。她教给我们思考的方法,有了故事思路,引出写故事的方法。我坚信,用她的方法,我不但能写小说,更能写出好故事。
代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还在我脑海里回荡,一个小时的课,被她足足拖了半个小时。多出的半个小时,宝贵的如金子般闪闪发光,体现出她敬业、严谨的工作作风。
“一个半小时的课假如早听十年,你还会是现在的样子吗?”我在质问自己。
不过,十年前代老师可能没有背这节课,十年前也没有新媒体故事这个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