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我讲了太阳(恒星)是变化的、有生日和死亡。那么太阳以及其他恒星都是以什么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别着急,接下来就让我来为你解答吧!
众所周知太阳形成到现在大约为45.7一年,燃烧殆尽大约还有50亿年。那么太阳燃烧殆尽后会以什么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在太阳燃烧殆尽的一瞬间太阳因为没有核反应形成的力抵抗自身的引力从而导致收缩。这时才是因为太阳外部高温度和反应剧烈所以太阳又开始膨胀,这时太阳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红巨星。此时太阳会以一个惊人的亮度——太阳的亮度会是现在的2000倍。当然如果那时你还存在你将会看到非常壮观的一幕,但是你不能有肉眼直接观看,因为那样会灼伤你的眼睛。最终内部剩下的氦核在内部1亿度的高温下就会开始进行氦聚变!直到太阳变稳定的白矮星。当然太阳开始死亡到变成白矮星的过程中太阳会吞噬与它较近的行星等,但是由于这个过程万有引力变小火星和地球都有望逃出生天。
太阳会以白矮星的形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么是不是所有恒星都以白矮星的形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答案是否定的。
1928年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乘船来英国剑桥跟英国天文学家阿瑟·爱丁顿爵学习。不久后钱德拉塞卡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写出论只有当恒星的质量不超过太阳的1.4倍(这个质量上限被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恒星才会以白矮星的形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不久后召开有关钱德拉的学术论文会议,原本是支持钱德拉塞卡的波尔主持这场会议,可是波尔临时有事只好讲这次会的主持交给对天文学有发言权的爱尔顿了。埃尔顿发言批评钱德拉塞卡是错误的,可钱德拉塞卡坚信自己的理论最终还是和爱尔顿(他的偶像)闹掰了,于同年乘船去往美国。就这样英国缺失了一个优秀的天文学家,可就美国而言美国则如虎添翼般地获得了一个量子物理学家,这也是后来为什么钱德拉塞卡没有研究天体的重要原因。
其实爱尔顿在当时比谁都清楚恒星以白矮星结束自己的生命存在一个极限(钱德拉塞卡极限),而这个极限就是太阳的1.4倍,只是他吹嘘已久的东西被别人计算出来一时间拉不下面子罢了。当然这些都是理论罢了,直到1976才被天文学家观测到。这也是钱德拉塞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讲的重要原因之一。
钱德拉塞卡极限告诉了我们,只要恒星的质量超过太阳的1.4四倍它必然会以另外一种形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么它究竟是以什么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认真看完,你一定会有所感触的!
只要恒星的质量超过太阳的1.4倍,他就会它就会收缩,而变成中子星、黑洞或理论上的夸克星。当它收缩过程中第一个步是形成中子星,这时还能逃逸出来。当然在它爆炸的一瞬光强也会远远高于元来的光强,但很快又会暗淡下去,这时如果你正好是一个天文观测人员又恰好观测到这一景观那么你一定高兴到发疯的。当然在中子星阶段它会收入在的附近的一天体,甚至连原则和都被拆解形成只有中字的等离子太,之后它会黑洞,黑洞的引力大到甚至连光都无法逃逸。
当然现在说的霍金效应已经是后话了。
注:恒星变为黑洞没有细讲是因为我的知识能不足。
参考文献:《爱因斯坦和他的宇宙》等
推荐阅读:《生命是什么》
关注我,下期我们接着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