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抽样阅读法?
定义
抽样阅读法是阳志平热读杰作中提出的读书方法。该方法利用大脑喜欢脑补的原理和信息的幂律效应(二八定律),对书籍的内容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修改假设,直至找到书籍的重点结论,再对重点章节切分组块,从而获得书中精华的过程。
适应范围
非虚构类书籍,比如科技论文、科普书籍。
快速解决一个问题。和主题阅读相结合,对同一个主题,不同作者在不同书籍对该主题进行阐述。找到相关书籍后,看不同作者对该主题的回答。
快速了解某一项内容。
获取一本书的精华。
学习抽样阅读法的目的
掌握新的快速阅读方法,快速阅读非虚构类书籍。
练习抽样阅读法,阅读100本非虚构类书籍,发布文章。
抽样阅读法的原则
1.过程:提出自己的假设——验证自己的假设——修正自己的假设。
2.划分组块,每次攻克一个组块。
3.不按顺序阅读,而是按照轻重程度来阅读。
实现抽样阅读法的原则基本步骤
(1)找到作者自身的审美偏好。
所谓作者的审美偏好,是指作者关注的领域,作者喜欢什么,反对什么。
如果是了解的作者,你会知道作者喜欢什么或专注于什么。
如果不了解作者,你可以通过维基百科、豆瓣、专访等搜集作者的简介和出版的书籍、发表的论文,对作者进行了解。
作者的审美偏好通常是几个关键词,找到后,写下来,以便后面进行验证。
(2)验证自己对作者审美偏好的假设。
通过书籍的封面、标题、摘要、前言、序言、目录、作者简介、后记、书最后的推荐书单、书封面封底上的推荐语、致谢等,验证自己对作者审美偏好的假设。
(1)和(2)是对作者的调查和了解,完成后可以写一张名人卡。
(3)定位核心章节
所谓核心章节,就是重点阐述作者审美偏好的章节。
可以打开目录,看各章节的大标题,对各章节的关系进行梳理,可以将各章节分为几个大的组块。
一般来说,大标题的通常会显示出作者偏好的关键词,而且该章节的篇幅内容也会比较多。
找到大标题后,看具体的小标题(节标题),进一步锁定核心内容。
如果章节看不出核心内容,可以那就看各个章节的结论和总结。
(4)验证对核心章节的假设
找到核心章节后,先看结论,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观点。对照书籍的摘要和关键词,验证自己对核心章节的假设是否正确。
(5)拆分核心章节为组块,继续抽样
将核心章节分成组块,将组块打碎重组,每次抽样一个组块。
假设哪个是重点组块,阅读该组块进行验证。
(6)输出信息清单
阅读完一个组块,就输出一张卡片,为以后的写作做准备。
阅读完一本书,组织卡片,可以输出一本书的读书笔记。
抽样阅读法的工具
- 书籍
- 问题清单
- 卡片
- 读书笔记
抽样阅读法的局限性
不适合虚构类书籍,比如小说和诗歌等文学类比较适合从头到尾的沉浸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