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夜里,豆包睡着睡着突然哭了起来,打开灯一看,原来是流鼻血了。止住了血后,豆包迷迷糊糊的又睡着了。可能鼻子还是不很舒服,她抠了抠鼻子,结果刚刚止住的鼻血又流了起来,这回止住鼻血花的时间更长。
反复折腾了好一会儿后,豆包睡不着了,非要爸爸抱着她去客厅玩,遭到了温和的拒绝后,又提出要玩影子的游戏,过一会儿又要爸爸给她倒水喝,爸爸给她倒了水后又哼哼唧唧的不满意,还要倒水,又要找她的小熊玩偶,得知小熊玩偶被落在爷爷奶奶家,又嘟囔着小熊怎么能自己出去玩呢,一副不满意的神情。爸爸安慰了几句后,又要爸爸倒水,又要抱,横抱竖抱都不满意,大哭了起来。
爸爸简直是我见过最有耐心的人,虽然半夜被吵醒,还是极尽温柔的安抚了豆包很长时间。结果手忙脚乱的折腾了快一个小时,豆包还是各种不满意,又喊着要找妈妈。我只好极不情愿的坐起来,虽然有点心烦,但看到窗帘上的树影,瞬间想起了正面管教中的“想象自己是棵树”的活动,调整自己回到了温柔而坚定的状态。
我抱着豆包,她挣扎着想让我站起来抱她,在她的挣扎下,我肚皮一阵阵发紧,知道现在的状态根本坚持抱不了她多久,我现在需要尽快帮她平复烦躁的情绪,才能哄她继续睡觉。
我抱着她轻轻的摇晃着,一手从上到下抚摸着她的脊背,轻轻的在她耳边说:“豆包刚才流了两次鼻血,心里有点害怕;又找不到小熊,特别不满意;而且爸爸也不明白豆包的要求,豆包觉得爸爸不理解你,可委屈了。”
豆包不哭了,变为急促的喘气,说:“嗯。”
我继续跟她共情:“豆包现在有点心烦、有点紧张、有点难过,还有点生气。”说到“生气”的时候,感觉到豆包绷紧的身体一下子软了下来,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重重的说了声:“嗯!”
我想起了豆包有一本绘本《菲菲生气了》,讲的就是菲菲从生气慢慢平复下来的故事,于是问豆包:“你记不记得有一本书上有一个小朋友,她的姐姐抢走了她的玩具,她可生气了,她感觉到身体里有一团火焰!豆包身体里是不是也有一团火焰?”
她说:“嗯!”
我问:“那个小朋友怎么办的?她把火焰吼出来了是不是?她怎么吼的?”
豆包学着故事书说:“roar!”
我说:“再大点声!roar!”
她也roar了好几次,开始笑了起来。
我又问:“后来小朋友怎么办了?她爬到大树上,感觉到微风吹着她,她听着鸟叫,看着流水和浪花。然后呢?”
豆包学着书里的原话说:“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
我笑着问:“嗯,你把书上的故事记得真牢呢!那广大的世界有没有安慰豆包啊?”
豆包笑了,说:“嗯!”
接下来我唱了一小段她喜欢听的歌,她就自己要求去睡觉了。前后不到五分钟。
可是当躺下的时候,她却不愿跟爸爸睡在一张床上,明显刚才对爸爸的情绪还没有完全消解。
我又问她:“刚才你提的要求爸爸都听不懂,你是不是觉得爸爸不理解你、不爱你?”
豆包重重的说:“嗯!”
我跟她说:“爸爸刚才虽然听不懂你的要求,但是爸爸刚才抱了你很久,给你倒水,还帮你找小熊,爸爸是不是很努力的在满足的你的要求?”
她说:“嗯!”
我说:“爸爸刚才听不懂你的话是因为你一直哭着说话,爸爸听不清楚,咱们下次不哭的时候再说话,爸爸就能听懂了,好吗?爸爸一直都很爱你的。”
豆包说:“好!”就自己爬回爸爸身边,躺下两三分钟就睡着了。
孩子消化不了自己情绪的时候,有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不合理的要求去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作为大人,我们有必要保持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妥协、满足他们所有要求的方式来填补归属感和价值感缺失造成的无底洞,对于这样的温柔孩子感觉不到底线,会变本加厉的试探(当然,镇压孩子的情绪也是不可行的)。同时我们也有义务帮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当他们的情绪消散,会看到原来爱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