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电视百家讲坛,总是听里面说什么金批,毛批,御批,袁批之类的名词,后来长大了才知道是对书的批注,不知道书评的形式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这些什么批就是我知道的最早形式的书评了。
之前看一本书,总是不自觉的先去找这本书的书评,看看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如果特别不好就会动摇我看这本书的信念。
《穆斯林的葬礼》我很早以前就买了但是一直没有看,毕竟如此大部头的小说没有准备好不太敢动它。看这本小说之前我犯得最大错误就是去豆瓣看了书评,豆瓣的书评基本清一色的否定这本书的价值,多数说它是一本矫情的作品,典型的琼瑶。
怀着这样的想法开始看这本书,导致我的想法在看书时一直被书评左右,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给我的感觉就是脱离了自己的掌控,就在这样的状态下看完了第一遍,体验极差。
后来在我看完手边的书后回来总结一段时间的读书结果,又拿起了这本书,随意翻看之下让我发现了它其实有很多优点,比如两条时间线同时进行叙事啊,对于北京生活非常有年代感的介绍啊,穿插其中的融入回族人民生活的仪式之类的都很有风味,不去谈论这本书写的到底好坏,但是在我第一次仔细阅读时却全然没有在意这些亮点。
从此看一本书之前再也不看书评,看完书评之后不管好坏,都会左右这本书在你心中的想法,当你再去看时很难再发现其他的优缺点。
书评这个东西就应该在看完一本书后再去看,去看别的读者的心得体会有没有和你达到共鸣,看你看一本书有没有别人那么细致。
一则好的书评,完全可以帮你立刻与作者达到共鸣。
看《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整本书看下来,没有什么感觉,还没有小李子的电影给我的感受多,于是去豆瓣上看书评,寻找别人独到的看法。一个区区十几个字的书评,让我见识到了语言的力量,“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正是这本书最真实的写照,你富有时所有人都想和你交朋友,你落魄时所有人都弃你而去。
书评现在已经成为帮助我们理解一本书最直接的工具,运用好它,能收获到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