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当代的名人曾经说过,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阅读李开元《楚亡》,看刘邦的一生,可谓是累败累起。
彭城之战,无疑是他一生中最惨重的失败,然而,彭城之战后,也是他一生中最坚韧的崛起。
史书上说,“至彭城,汉兵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跟鞍而问:'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意思是说,汉军兵败彭城,到了下邑这个地方,刘邦下马靠着马鞍发问道:“我愿意拿出关东地区作为灭楚的酬劳,天下英雄中,谁人可以一同成此大业?”
刘邦彭城之战,六十万大军被项羽三万轻骑兵杀得大败,差点当了俘虏。一行逃到下邑这地方,方才缓下一口气来。
不能不使人惊异称奇的是,刚刚丧失了数十万大军,借助于沙尘暴死里逃生到这里的刘邦,毫无沮丧失望、悲伤悔恨之情,他的心思,竟然都在如何重整旗鼓、改变战略打败项羽之上,不愧为心理素质坚强的天才领袖。
历史上,还有不少这样类似的伟人,都是在苦难的磨炼中,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坚韧,他们对于权力的执著和对于最终胜利的自信,都可谓是超凡出众。
刘邦在下邑瞩鞍而问时,张良就在身旁。经过彭城之战,他看出刘邦能够自我反省,有意共分天下,重新用人,他自然是感铭称幸,当即进言道:“九江王英布,本是楚国的桌将,现在与项王之间有嫌猜;魏将彭越,与田荣一起反楚,晓勇善战,这两个人可以迅速联络起用。大王的部下,唯有韩信可以单独委以大事,独当一面。如果大王有意,能够捐让关东地区获得三人的助力,项羽就可以被击破。”刘邦接受了张良的建议,开始认真考虑如何联合英布和彭越,如何放手使用韩信的事情。
从此,刘邦重振旗鼓,招兵买马,重用韩信,从楚汉对峙,到最终战胜项羽,建立大汉帝国。
刘邦在失败后从不放弃,他没有想过继续还是放弃,只想着怎么才能战胜对手,怎么才能成功。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从头再来的勇气,最终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