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童年的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除了来源于大人们的亲口相授,书则成了我们在大脑中构建这个世界的重要基石。
由于父母都是没什么文化的人,小时候家里基本没有什么书,只有我上学用过的课本和教材。等到了求知若渴的年纪,爷爷家里的一些为数不多的旧书就成了我的知识珍馐。
最初年纪小一点,喜欢读连环画,因为连环画精简短小,每页都是插图,加上一小段的文字描写,通常三四本下来就能把一个故事说完。对于词汇还不健全的小学生来说,文字的这种表现形式尤其得到钟爱,小朋友们还经常把自己手上的拿出来交换了看。至今还依稀记得一些看过的连环画的名字,像什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穆桂英挂帅》、《霍东阁》等。
看了孙悟空之后,受剧情影响,经常拿根竹竿在手里挥来挥去,俨然自己就是一个齐天大圣,有时看见村庄上的女孩子,脑子中的英雄主义立刻升腾,走过去打上一竿子,再说一句:“妖精,哪里跑!”。我口中的“妖精”哭着跑回了家,然后就是“妖精”的妈妈大声嚷嚷着跑到我家,最后当然是一轮鞋底子稀里哗啦地落在了我的屁股上。
后来上了初中,连环画里简要的文字已经满足不了我的饕餮之口,在学习之余开始偷拿爷爷那几本厚厚的古书过来看,有时爷爷发现书不在了会跑过来问我,接着就是母亲的一顿责骂,说我不好好学习,顺道也责怪爷爷,说爷爷让我看这些没用的古书,爷爷也不争辩,只是无奈的把书收了回去。
《隋唐演义》和《杨家将传》是我翻了好几遍的,也是这两本书筑起了我内心小小的爱国和民族主义情怀,最爱隋唐里的冷面寒枪俏罗成,梦想着自己有一杆罗成那样的枪,像杨家儿郎一样提枪上阵,戍守疆土,保家卫国。
随着年龄的增长,爷爷家仅有的几本古书已经看的厌烦了,上了高中开始偶尔的从书店里租书回来看,基本上都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有时也会从旧书摊上买一些廉价的旧书回来。不知怎的,爷爷这个时候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我放假回家都会问我有没有买新的旧书,让我借他看看。
爷爷把书拿过去之后,在天气好的傍晚,就会搬来他那个斑驳的旧藤椅,带上老花镜,借着落日柔和的霞光,开始了他独特的读书方式:吟唱。这个时候奶奶就会放下手中的活,坐下来静静的听爷爷读书,每当爷爷声音变小的时候,奶奶就会说:老头子,声音大点儿!有时候我会问,奶奶,你听得懂爷爷读的书吗?她总会笑着说,奶奶听不懂,但就是喜欢听你爷爷读书的声音,跟唱戏一样。每次看到爷爷奶奶这样一个唱一个听,我想这应该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吧。
年轻的我们都说真爱难觅,其实,爱情也许很简单,找一个人,择一座城,明媚着你我的青春,一起岁月流长,等我暮年华发,夕阳下,我为你唱一段书,你给我剥一颗糖。
知道爷爷他们老两口喜欢唱书来打发时间后,我每次买了古典或武侠类的小说书,自己看完了就会带给爷爷,一直持续到我大学毕业。07年底爷爷去世的时候,我在爷爷的棺木里放了几本我带给他,他还未来得及读的书。
如今,每天忙于工作和一些生活上的琐事,很少有时间能够静下心来好好读完一本书的,一拿起书,时常就会想起曾经读过的爷爷的那些书。
总有一天,我们的心灵需要回归,远离外界的纷扰,落在书的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