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缘亲情”,在以前,有句话说得好,叫做“打断骨头连着筋”。
一家人之间,无论产生了什么矛盾,亦或是出现什么难以调和的事儿,只要双方都能冷静下来去妥协,终究不是什么大问题。
可在当今社会,我们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血缘亲情”正在越变越冷淡。其实很多人就不解,都是至亲之人,为何双方的关系非要弄得如此“僵”呢?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调查,它展现了年轻一辈和老年一辈这两代人的所思所想,以及对于亲情问题的看法。
年轻人这一代人,他们向往自由,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不仅如此,他们还适应了当下社会的快节奏。所以说,对于“血缘亲情”,有可能缺乏维系的心理在里头。
相反,老一辈的人,他们从小就受到“血缘”观念的强烈影响,所以他们总认为“落叶归根”,把亲情看得极为重要。
当这两代人发生了矛盾后,其实我们就能看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隔阂产生了,观念道分两路了。如此,血缘亲情只会越变越淡。
我想,这种矛盾背后的根源,我们还是要深究下去,才能明白其本质的原因。
当今社会,快节奏“阻断”了“慢热”的亲缘关系
今年的中秋节,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何人越成长,越不想探亲,越想一个人过?
这样的想法,在以前的日子里,有没有在你的脑海中出现过呢?
这种想法,其实在老一辈人的眼中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亲情,就是“血浓于水”的关系,谁也不可能割裂,谁也不能去割裂。
可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却发现,年轻一辈人的思想发生了改变。为何呢?最为直接的原因,应该就是人受到了“社会节奏”的影响。
当社会的人越来越急躁时,当压力下的人越来越焦虑时,我们将生活在“孤岛”之中,不想和任何人接触,包括和自己有关系的人。
另外,社会快节奏还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方便面”式的关系。这种关系,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快”关系。
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是当下大多人所喜好的选择,更是人对于“快节奏”关系的倾向。
那么,当“慢热”的亲缘关系碰到“快捷”的方便面关系时,将会出现“针尖对麦芒”的局面。如此,矛盾不就一触即发了吗?
利益为主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少了人情味
在老一辈人眼中,他们所提倡的,就是“能帮就帮”的亲邻想法。这种想法,根源于传统社会“睦邻友好”的思想。
但是,当时代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将明显地发现这样一件事,那就是人与人之间,将少了人情味,而多了“金钱”的味道在里头。
为何我们总说“拜金”,而不说“拜亲”呢?因为金钱符合人的利益诉求,而亲缘关系,不见得能给人带来相应的利益。
所以说,当金钱遇见了亲情,亲情竟然败下阵来,这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
但是,说到这里,不禁想起了曹植在《七步诗》中的感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何总是出现“相斗”的现象呢?说得实在点,那就是金钱利益惹的祸。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亲兄弟,明算账。就算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他们也会为了钱财而争斗起来,也会为了争名夺利而内斗起来。
那么,在人情味越发稀少的社会里,将“人情”取而代之的,并非是其他的关系,恰好就是人所期盼的利益。
在当今社会,“亲缘”的定位出现问题
曾有人提出一个疑问,当今社会,我们的亲缘关系和以往相比,仿佛变了味。
在逢年过节中,每个人一见到面,不是看你赚了多少钱,就是看你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很少谈及“亲情”。
在日常的生活中,当你有钱的时候,你那些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人都来到了你的身边。而当你没钱之时,你的亲朋好友都不见了。
所以说,有句话概括得很好:“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越是穷,人与人之间就越没有亲情。而越是富有,明面上的亲情拉拢就会越来越多。
可我们会发现,不管是穷,还是富,这些所谓的“亲缘关系”,都显得不是那么真实,仿佛有些伪装的意味在里头。
要知道,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一个人,如果他能和自己打好关系就不错了,又怎会有别的心思来与其他的亲人去联系呢?
有人说:“几十年前的写信联系,也许所寄托的感情会比当下的电子邮件所传递的更加真实。”
所以说,血缘关系出现问题,并非仅仅是血缘关系内部出现问题,而是受到大环境和人心的影响,从而滋生出难以调和的矛盾。
这种矛盾的背后,就是“亲缘”的定位出了问题。不然,这个社会怎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断亲”现象呢?
关于“血缘关系”越变越淡的问题,值得我们慢慢地思考。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