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夜·思》及笔名
(文/亦浓)
1.
最近参加了几个写作群,几位群友不约而同的说起我发在简书上的《夜·思》,大家认为我这篇小诗有模仿清光绪时期的刘半农教授的《叫我如何不想她》之嫌,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解释一下。
《夜·思》是我有天晚上思念一位朋友有感而发,主要意境是写在村口等待恋人约会,看到的村里夜景想到了心上人的紧张、兴奋的心情。
在立黄昏先生创建的青年诗歌打卡群里第一位文友提起刘半农的《叫我如何不想她》之后,我才百度并第一次拜读了这首特别浪漫美好的诗歌,相比之下,我的小诗实在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本想当时就在群里解释一下的,遗憾的是群友们不断刷屏,一直没得机会,也记不得是哪位群友提及的,后来诗歌打卡群解散也就不了了之了。
细细分析我的《夜·思》与刘半农先生的《叫我如何不想她》确实还是有那么一点儿异曲同工之妙(大言不惭的说)。都是有重复主题,语言都比较简单、通俗易懂,都读起来有那么点儿乐感、可爱,都是利用景象描写来抒发衷肠……只不过,我写的是朴素的近景(花、鸟、虫、小桥流水等),他写的是浪漫的远景(海洋、天上的云、微风、枯树、野火等)。
在此之前从未见过,因此确实没有去模仿他,只能说是冥冥中的某种渊源吧。
仅就名字而言,他是“半农”,半个农民,我是“亦浓”,也是农民。不得不说,有那么点儿缘分。
2.
说起“亦浓”这个笔名还有一个小故事。
刚上大一时候喜欢上一位大三的师兄,也爱好文学,学校宣传部中秋校园征文,我写了篇《月是故乡明》,请他帮忙润色,并后来在征文中获得二等奖,初出茅庐,首发命中,很是兴奋。
准备提交征文时候,就想给自己起个笔名吧,因当时喜欢他,就想到了“情深意浓”这个词,又想到自己本就是个农民的孩子,“亦农”嘛,两相结合就得到了“亦浓”这个笔名,至今历时已然二十多载了。
今年六月份初入简书,发现“亦浓”居然被抢注了,没办法只好启用开在夜里的花儿,因“亦浓”已沿用二十多年甚是不舍,所以,在所有原创文中笔名均使用“亦浓”。
在简书里还有另外一个账号亦濃,同理,该账号中署名为“亦浓”的均为本人原创文稿,署名为“四叶草”的则为零零后女儿所做。母女PK结果是,“四叶草”单篇阅读量均完胜“亦浓”,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我辈尚未冒头已然被拍在了沙滩上,一喜一叹。
答疑解惑,是以为记。
(亦浓201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