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吃过晚饭要去入户的,结果村委会领导要开会便取消了,于是,沐老师和我就回到歇脚的农户家里。
我们在村小组长家里住宿,他家共六个人,三世同堂。户主赵海平,也就是村小组长。
这是一个完美的三世同堂之家,一对中老年夫妻,六十岁左右,一对年轻夫妻,三十多岁,一双儿女,大的是女孩,十岁,上五年级,小的是儿子,六岁,上一年级。
我们回到家的时候,赵海平在村上开会,还没回来,他的妻子烧水搅拌玉米面,用于喂牛。两个孩子在做作业。
赵海平的父母还没有回家,他们是油漆工,今天出去给别人漆墙壁了,现在已经快八点了,他们还没收工回家。
这是一个勤劳的农民家庭,房子是一个四合院,大门在正房的左侧与耳放之间,因为他家正房背后就是主街道。一般四合院的大门是正对大房子,也就是四合院的大门与正房的大门相对。
正房的前方和左右都是耳房,面对正房大门,右侧是厨房和收纳房,厨房里收拾得干净整洁,紧接着厨房的是收纳房,摆放各种农具,小型玉米脱粒机,油漆桶和各种杂物。
正房前方主要堆放粮食,树皮乡主产玉米,这里堆满了黄橙橙正待脱粒的包谷,包谷堆像小山一样,预示着这是一个丰收之年。
正房左侧是圈棚,紧靠着大门的是厕所,往里是猪圈和牛圈,大门外还有一个猪圈。牛圈里有两头牛,每个猪圈都没空闲,大大小小有十多头猪。
四合院中央是一个大庭院,停当着一辆面包车,打扫的干干净净的。
现在的农民,只要不懒惰,也不病不残,基本的温饱是没有问题的。之所以还有那么多贫困户,除了少部分是因为残障和疾病意为等因素外,大部分都是因为好吃懒做导致的。
所以,“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才是关键。先得调动贫困户致富的内动力,让他们有“建档立卡户不光荣,但也不可耻”的意识,让档卡户明白国家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扶贫攻坚战中,才是彻底解决贫困的根本所在。扶贫干部在这场战争中只是指挥官,如果本末倒置,这场战争即使打赢了检查验收这一关,胜利果实也不会长久,返贫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