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善不移
做人第一须诚,以真达意,以信立身。其次须善,凡事为他人一想,不啻为私为我。如此,人就同动物远远区别开来,也就同庸人、小人、恶人区别开来。
我们凭什么像个人
有一个成语叫“行尸走肉”,是说它还像人一样活着,但已没有人的思想和灵魂,只有了人的躯壳或尸体。另有一个成语叫“衣冠禽兽”,是说从外在的衣冠或躯体来看,他还像一个人,然其灵魂和行为,只是禽兽的标准或表现。
所以,像不像一个人,一则要看他的形貌,二则要看他的行为,三则要看他的内心。形貌是人的,只是具备了人的动物属性。内心是人的,行为也必定是人,因为人的言行,皆受思想的支配,除非他精神出现问题,很难自己主宰自己。
西方把专门害人的称作“魔鬼”,魔鬼当然不同于正常人。周处为恶一方时,被乡人称作“三害”之最,即是将他和猛虎、蛟龙并提,视之为“非人”。
人为什么与动物、魔鬼不同?圣人有言,人是由神而来,唯人可以修习成神,动物皆不可能;动物如果沾染灵气,也能让自己的生命层次提升,那一定成魔,因其不具备人的本性,将来一定害人。
古人断案,标准往往是道德,具体而为人伦。如果一个生命连人伦都不讲了,那就不是人了,只有杀头了事。今日也有死刑,对罪大恶极之人,人类主张剥夺其生命,也就因为他已失去做人的资格。而且,人不治天治,上天对十恶不赦之人,也会通过“天谴”,将其从人中淘汰。像萨达姆、卡扎菲一类,双手沾满太多人的血,一身背负太多罪恶的债,即使不被绞死或枪杀,也难逃天网恢恢。
有一句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人做的是人的事情,他就被当作人看待。人做的是禽兽的事情,他就被当作禽兽看待。然而今日,人越来越张扬动物性,并且视其为人的本质,以为本能的冲动和器官的刺激,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于是,文化、艺术、娱乐、器物中的魔性与兽性大张,充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人们在受用这一切的同时,人性也就极度变异,生命也就逐渐与动物、魔鬼无二。
为什么天灾人祸愈益频仍,为什么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如此快捷,为什么自古留下许多关于末世、末劫的预言?无他,皆因人类道德的整体败坏所致。人却多想从科学与技术的层面找原因、找出路,而不主要从信仰、人伦重建的角度入手,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只会加深、加大人类的灾祸。
人在动物性之外,人有人的标准。标准作为普世价值的重中之重,表述于各种正统的文化精华之中。在儒家,是“仁义礼智信”。在道家,是尊道重德,修真养性。在佛家,是大善大忍,慈悲众生。在基督教,是大爱天下,包容一切。其共通之点,亦即最核心之处,在于诚、善。
诚即诚实、诚信、真诚,既不欺人,亦不自欺;既不受浮云遮蔽,亦能坚守道义、真知或真相。善即不损人、不伤人,处处都能为他人设身处地一想;不仅知恩图报,更能以德报怨,一笑泯恩仇。
得一“诚”字,我们就不需要言谎,不需要遮掩是非,不需要颠倒黑白和打肿脸充胖子。于身而言,正道直行,少却许多牵绊。于心而言,磊落坦荡,少却许多顾忌。于人而言,可得真交,可得直友,可得最大程度信任,谁都乐意与你合作。
得一“善”字,人必好人或君子,甚而或成圣贤。善之道,如日月经天,光照万物,温暖众生;如山川匝地,催发无数生机,养育无数生命,却无所索取,无所怨艾。善在人与人之间,足以化干戈为玉帛,足以使腐朽变神奇,足以感化任何顽石与坚冰。因为无私,所以舍得名利,赢得人心。因为无我,所以舍得一己之见,成得天下共识。因为无害,所以人皆欣悦,物皆感佩,天实与之、佑之与成之。
既诚且善,一则可使德厚,厚而无形,下可以成就事功,上可以成就“正果”;二则可使道通,通而无碍,天地、命运的真相与真谛,也就次第展现,从此不迷不惑。如果真有所谓天机,天机于他,也就不再是秘中之秘。如果真有所谓天堂,天堂于他,也非可望不可即的圆满归宿。如果真有所谓天谴,天谴于他,也无半点瓜葛。
古语云:惟精惟诚,可以动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故诚、善之于人,确为根本;得之者昌,逆之者亡,岂能不慎?
我们凭什么像个人?统而言之,诚善而已。
2011.12.11
第二章 绿色心灵
第四讲 诚善不移
——选自《教育的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