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公开的秘密》

我们亲近——疏远,亲近——疏远,反反复复。

而突然之间,我们吃惊地发现,过去的一切喧嚣和成就,对人生模糊而又生机勃勃的期待,都如潮水一般退去了。

最近,我几乎每天都能有2小时,泡在图书馆里理消磨时间。那天偶然翻到这本书爱丽丝·门罗《公开的秘密》,当我看到第一个故事《忘情》,只读第一行,门罗那熟悉的风格扑面而来,仿佛她在说:我们又见面了啊。

1.当我读到书中的第一个故事《忘情》的时候,不知为何,眼前总会浮现出多年前在哈尔施塔特小镇,那天清晨,我看到的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时间就像河流会带走一切。

露易莎经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曾经给她写信的战士退伍归来后,神秘消失,不久后便与他的未婚妻结婚了,后来男人道兹先生的钢琴工厂发生事故死去。40年之后,她“遇到”(这里一定是幻觉,或者梦境)他。两人久别“重逢”,述说当年,露易莎才发现一直耿耿于怀的爱情早就死了。

让我开始一切的,他说,不管我最后做成了什么,从一开始就推动我往前走的那股力量,是图书馆,所以我欠你一个大人情。  

男人谈起自己的父亲曾经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爱情永远不会死。

她失去了耐心,几乎有种受到冒犯的感觉。这就是那些没完没了的演讲干的好事,她想,让一个人说出这样的话。爱情时时刻刻都在消亡,或是被转移,覆盖,那其实多少与死亡无异。

后来,这个幻想中的男人找了个借口又消失了。门罗只用了一个词: 一名过客。

这篇小说的结构相当十分巧妙,在最后一章写完了路易莎晚年与她的爱情告别之后。接着下一段写到了她年轻时,初到小镇应聘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那时候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她很高兴能有一个新的开始,为此充满感激,心绪也平和下来。她不是没有过重新开始的经历,不过事情并不如她所愿。这次的即兴决定仿佛冥冥之中有神灵介人,她相信这是她不平凡命运的开始。

将这样的开始作为小说的结尾,不禁让人想到世间人人的故事都是亦如此,反反复复。所谓的爱情不过是充满希望的虚妄。

2.我第一遍读《公开的秘密》,感觉如在云里雾里,希瑟·贝尔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谁是凶手?隐隐预约感觉书中出现的两个男人,西奥或者斯蒂芬律师似乎都与这起失踪案有关。我知道门罗的写法一向这样吊诡,她从不点名结局,从不给出答案。但是读了半天没有答案,我总是很不甘心,于是重读了两遍,仔细琢磨其中的细节。凶手到底是谁?一定不是那个失语的老者,但他一定看到了真相,西奥或者斯蒂芬律师一定牵涉其中。然而,读到这里凶手究竟是谁好像已经不重要了,小镇里人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其实这些早已公开,每个人都对此选择了缄默了,日子就这样变成了岁岁年年。

虽然她已经在朝公开的秘密张望,但只有当你开口讲述它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它有多惊人。

门罗的小说总是带着一种隐隐的伤感,还有经过岁月流转的沧桑,曾经的叛逆少女终究会变成厨房里温顺的主妇,曾经风流倜傥的青年总会变成满头白发的老头,他们经历的一切爱恨情仇,拥有和失去最后都会释怀,化作雪地里冒气的寒烟。

我在想,如果是陀翁来写门罗的小说,恐怕每一个短篇都能写成一个长篇。这也许就是不同作家的魅力,陀翁讲述一切细节,而门罗却极尽克制。似说非说,处处留白,短短几行也许就已经了“她”或“他”几十年的人生,她的小说结构很少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读起来常常让人感到迷惑,然而月迷惑,你就越有兴趣读下去,因为门罗从不让人失望,当然除了她真实的生活。

写道这里,我想到了自己最近才真正接受的一个观点:一定要把作品与作家分离开来。有人问说艺术是不是有巧言令色的部分?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那些写出高尚的,伟大的作品的作家,也许他们自己的生活是一塌糊涂,他们也并不是作品中宣称的那般高尚。但这并不影响我们通过这些作品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