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大美女张渝鸿老师给我们讲了《有效沟通,成就个人魅力》的讲座。57岁看着像37岁一样,因为她有一颗年轻的心。以下是对张老师的课的笔记和总结。
有效沟通首先要掌握的,是倾听的技巧。《三个小金人的故事》有个皇帝得到了三个金光闪闪,做工精细的小金人。却恼怒于没有人辨识出三个小金人的价值。 一位退休的老大臣说他知道三个小金人谁更有价值。 皇帝一听,龙颜大悦,传旨招来老臣和使者。 三个小金人一字排开地摆放在宫殿中的桌子上,只见老臣拿着一根稻草杆穿进小金人的耳朵里,第一个小金人,稻草杆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第二小金人,从左耳朵进、口里出;第三个小金人,从左耳朵进就怎么也穿不出来;老臣对使者说: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因为第一个小金人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种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最没有价值;第二个小金人只要听到就会说出去,做事没有原则;而第三个小金人,能听得进意见,而且会记在心里,做事有分寸。
可见倾听技能在人们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长着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要让人多听少说的。”这句话其实很有道理。我们老师和学生,和家长,和自己家庭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就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用嘴去和人打交道,却很少用耳朵去倾听别人说些什么。其实,让别人尽可能多地表达,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才有助于我们了解他人,从而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张老师说,倾听分为五个级别:听而不闻、假装在听、选择性听、专注地听、用心地听。我感觉专注地听和用心地听级别不同的原因就在于专注地听只是听,而用心地听有了思维的参与,有了大脑加工的过程。这样我们才能获取更多信息,听懂语言背后的含义。或许这就是“理解”,各个学生在大脑中将获取的知识进行个性化加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点是“说”,也就是表达。有句老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不是话不是说得多就管用。别人想听的才是好话,同样,学生能接受的才是教育。在课堂上所说的话,有多少学生能听进去呢?他们紧张的时候,害怕的时候,脑中是一片空白的,你讲的话都被他们潜意识屏蔽掉了。所以上课的时候,我们不能一惊一乍,不能批评学生太厉害。在课下,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因为老师听见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大多数心里会生气,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也更容易说一些伤人的话,虽然我们是为了孩子们好,但这种“好”他们是不接受的。因为我们的“过分关心”让他们伤了我们就太不值得了。所以控制情绪,别急着说,听清来龙去脉,找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交流,温和地处理事情,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博,天)
第三, 在倾听和交流中,有一种非常非常好的交流保障就是微笑。我们常常觉得不快乐,张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数据,婴儿每天会大笑四五百次,因为他们的心是纯净的。成人每天笑的次数甚至少于四次。为什么?忙!累!烦!但是快不快乐是自找的。我们常常累于各种繁杂的家事,繁重的工作,也一定要调整心态,想不想笑都笑一下,对工作对生活都是很好的调剂品。再者,我们经常说:再急不打笑脸人。爱笑的人可以让面对的人变得善良。而且我们深信,笑是可以传染的。微笑,快乐自己也快乐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