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焦虑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80后、70后老叔叔老阿姨们的焦虑泪点颇多:孩子教育、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个人发展。
90后、00后的鲜肉仙女们的焦虑共性强:钱不够花,职业不理想。
10后也开始有了焦虑,上小学的小侄子跟我说,他焦虑到爆炸,作业太多了。
心理学大师罗洛.梅在其代表作《焦虑的意义》中这样定义焦虑:存在的根本价值受到威胁所引发的不安。焦虑根本上是一种你想实现自己生命意义的迫切感。
通俗来讲,焦虑源于自我存在的威胁,害怕自己变得一无所有,或者找不到价值感。现代人的焦虑,无非就是几个方面的造就。
(1)
焦虑源于金钱匮乏。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终于离婚了。说终于,是因为要离了很多次,都是因为放不下小孩,或对他还心存希望而放弃了。她说,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太难了,每一天都陷在无尽的焦虑里面,而恰巧,她那位又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一个工作没做几天就换,一年换了十几个工作。几年下来,钱没赚到多少,乖戾无常的臭脾气倒是赚足了。她经常说,我但凡有钱,带着儿子分分钟离开,看都不带看他一眼。可是我一个人负担不起儿子,每天就陷在节衣缩食和绝望的婚姻中,焦虑不已。
不管相信与否,我们大多数人的焦虑,其实都是带着铜臭味的。说来可能有点俗气,但是钱能解决我们生活中大部分难题,而这大部分难题正是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需要满足的基本配置。
曾经有个流行的段子:北京一个乐观爆棚的出租车司机和乘客欢乐地聊天,一直生活在焦虑中的乘客说,真羡慕你有这么好的心态!司机说,其实我以前也和你一样焦虑,迷茫,直到拆迁赔了五套房……
其实,焦虑是个好东西,大多人的蜕变都是从焦虑开始。现实生活布满了痛点。焦虑,是对现实痛点的清醒认识,是迈向新一个台阶的力量积蓄,有了焦虑,才会寻求突破,寻求改变。
(2)
焦虑源于身体被塞得太满。
生活和工作,用它们繁忙的秩序统治着我们的身心,满满的工作表占据每分每秒,让我们疲于奔命,直至身体被抽空,焦虑肆虐,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以前看到一篇报道:一个扬州的小伙子毕业后到深圳工作,辛苦打拼当上了公司高管,但是春节回家,家里人就发现了他不对劲。他不再想回深圳,整天恍恍惚惚,焦虑踌躇,惶恐不安。妈妈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是长期的精神压力导致的过度焦虑。医生让他晚上到家乡的坟地去过夜,他因为极度恐惧而嘶吼、狂奔、大哭,终于把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彻底发泄了出来。
所以,当身心被塞得太满时,记得定期清空,学学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试着去掉那些不重要的会议,推掉那些无关痛痒的应酬,舍弃那些虚无缥缈的欲望,让生活从加法转向减法。突然发现,去繁就简后,生活无比的轻盈,空气也变得曼妙起来。
焦虑是生活给予我们的警示器,一旦身体超负荷,警示灯亮起,督促着我们及时清理,该断的断,该舍得舍,该离得离,让身心回归清透、简单、舒畅的本真。
(3)
焦虑源于浮躁。
现在生活节奏快得难以招架,稍微一个不留神,就被甩了几条街。所以,整个空气,似乎都浮躁起来了,每个人的内心也跟着焦虑躁动,生怕这个时代抛弃,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大学有个女同学,大家毕业已经陆续买房结婚了,她还在继续安安静静地在学校图书馆里看书考博。有些好友急了,劝说现在博士这么难考,读出来就业方向也是未知数,你看同学们高管的高管,创业的创业,你还在原地,做个圣斗士,你一点不着急吗?
这位同学淡然笑笑,开始我也很焦虑,看着同学都有房有车了,而我还是个穷学生。焦虑到不行的时候,出去旅游了几天,突然想明白了:活在自己的节奏里,为什么要和别人比?
后来她顺利读了博,毕业后又留校做了导师,过得并不比别人差,还做了自己最喜欢的工作。谁敢说她不是人生大赢家?
其实暂时被甩了几条街又如何?看似放慢的脚步,其实是在积蓄迸进的力量。在这个求速成的时代,都想着一夜暴富来一解千愁,所以人人自危地拼命往前冲,越冲越焦虑,尤其看不见光明的时候。
焦虑是一面镜子,照出此时面色狰狞的你自己,照出为了迎合世界失去自我的自己,照出装满了各种强大欲望的自己。焦虑期,是自我反思的最佳时期,是自我调整的时机,也是自我治疗的最佳疗效期。调整过后,身心俱佳,按着自己的节奏,或疾或徐,都随你高兴。
李嘉诚说,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这个逻辑是,想不再焦虑,就得努力突出重围,从内部破壳,逆向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人间不值得,焦虑值得,希望你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