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想最应该戒掉的恶习时不会想到抱怨,当我刚读到是这两个字时也有些失望,觉得这没什么,就是闲聊嘛。但由于我前些天刚学到一个概念:跳跃性假设。其意为未经理性思考、面对某种场景就根据以往经历立刻得出结论。所以这次我刨除原有观念,读完几篇文章,发现有新的收获。接下来我从三方面来跟大家聊聊抱怨。
为什么如此重视抱怨?
No.1 浪费时间
如果你可以理性地思考,就应该明白抱怨是没有用的。因为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抱怨成绩不好,分数不会自动提升;抱怨工资不高,你拿的钱也不会增一分一毫。好吧,我承认它会让自己有一丝被安慰的快感,但这就像打游戏会产生兴奋一样,长期持续肯定会让你心灵更空虚,阻碍你成长。
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是宝贵且有限的,当你把时间用在抱怨上一分,你解决让你产生抱怨那个问题的时间就少了一分,达到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效果。
No.2 难以自省
很多人由于对所处环境的不满、对身边人行为的不满而产生对于外界的抱怨。这渐渐会使自己养成习惯,以后凡是遇到困难、挫折、难办的事,都把原因归于除自己之外的一切因素。总之,都是自己并不能改变的方面。久而久之,就会在解决问题时,完全丢掉找自身原因的步骤,进而阻碍进步,停滞不前。
No.3 渐渐放弃
还有很多人选择对自己抱怨,抱怨自己能力不够,抱怨自己记性不好,抱怨自己现状很差。这种影响比浪费时间还要可怕:它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放弃挣扎。当你一次次地抱怨你自身的那些缺点,在字里行间,你会慢慢习惯那些恶习或者不足的存在,慢慢认为它就是自己的一部分,不知不觉中也就遗忘了世间还有“改变”这件事情。
对症下药— x产生原因对x解决办法
No.1 拿回评判标准
我们时常把自己的价值,寄托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中:我的努力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那它就是无益的;我的成果如果不被人接受,那它就是失败的。如果是这样,我们的生活中不得不多出许多抱怨,因为你永远控制不了别人,你不会使所有人满意。这个社会处处充满着不公平,让你无能为力。
但你可以控制自己,那不如把评价标准拿回来。做事,是因为这件事应该做,并且有利于自己的成长,而不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想想如果一直努力但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确实有些沮丧,但如果仅仅为得到认可而去做事,到最后一定会得不偿失,痛苦不已。
所以我建议:把别人的认可当成额外赠送的吧。我们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老师的表扬是额外赠送的;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领导的肯定也是额外赠送的。如果你能这样地调整心态,抱怨会减少很大一部分,这样就可以把精力更专于成长。
No.2 近墨者黑
坏情绪会传染,并且力量还不小。回想几个同学小聚时,本来群情激昂,对未来充满希望,为明天干杯!一个同学突然说了,奋斗几年能买得起一个房诶;然后接着一个人就说,至今为止还没有一技之长诶;说着说着,我也跟着想了起来,然后参与了讨论。
习惯于抱怨的人,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他们甚至很“享受”,这样会让身边的人同情他,同时也会对在如此“恶劣环境”下生存的他感到些许“敬佩”,也会对自己的不进步找到借口,嗯哼,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我们在今后选择朋友的时候也要谨慎,负能量、毒鸡汤可以有,但不能是主流,不能持续在你脑海里停留;如果身边真的有这种人,而你又不得不和他们打交道的话,那就给自己设置一个提醒机制,一碰到有人抱怨,就马上屏蔽他们的消息,并附上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
No.3 正确态度
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开始就等于最终结果的一半,无论积极消极。如果第一次选择了抱怨,并没有及时收到不好的反馈,慢慢地也就适应了抱怨的节奏;如果第一次面对不满、逆境、困难采取了正确的态度,并得到了正向的反馈,也就根本不会经历抱怨。所以读过这篇文章希望你能站在第三视角看看自己是否经常抱怨,是否需要调整心态,是否需要相关态度的一个新开始。
老话儿说的有道理:生活就像一场强奸,既然不能反抗,那就享受吧,就算不能享受,那就默默承受吧;相信我,总是逼逼叨叨,只会让你受得苦更多。当我们遇到麻烦,遇到不顺利的时候,能解决就去解决,解决不了就承受,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态度背后不向别人抱怨其实是基于自己的能力和坚韧:
能解决就去解决(能力)
不能解决就承受(坚韧)
具体方式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自己在不断抱怨,那你真的需要改变了,因为当你发现自己“患病”,可能已经很严重了。你可以尝试每日记录自己抱怨的次数,只要你认真开始记录,你就会发现自己抱怨的次数其实在不断减少。
我们还要给自己设置一个“自动弹窗”,每当出现这种抱怨的情况,都要提醒自己:我要启动抱怨模式了,快点停下来!
我们无法控制身边的同事、家人、环境,但我们可以控制我们自己,比如记录自己抱怨的次数以此督促自己戒掉抱怨。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才是我们生活幸福的前提。珍爱生命,远离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