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接受孕育的过程,静待花开
今天文章的起因是昨天做记录时候发现,打年后至今,近一个月,说不上自己有哪些太大的进步,回忆不起来一些特别值得称道的事件,于是坐在电脑前的我忽然间惊出一身冷汗。
今天午间和同事吃饭的时候又聊到这个话题,再次感受到自己内心一闪而过的焦虑,而后这件事儿就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
直到下午大家一起看某个视频时,脑海里忽然蹦出一个之前和大家聊过的概念,“周期”,以及一个大家可能听过的故事,脑海里顺了一下各中原理,顺路回忆起了以往相似的经历以及后来伴随着的一些变化,慢慢就释怀了。
先说“周期”这个概念。
上回提到,从“周期”这个视角来看,一家成长型公司的股价长期来说是增长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难说一根线直接拉上去,而是必然经历许多的波折,在多次的起伏中增长。
而这个过程,其实还有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横盘”,即,在一段时间内,这家公司的股价保持平稳,没有增长,也没有下降。
想明白公司有这个道理,回归自身当也有这个道理,毕竟个体就是小号的公司嘛。
如果对一家公司长期有信息,则其短期的横盘啥好是蓄力的时候,毕竟,“高速增长”有时候会伴随一些问题,在平稳期腾出手来处理,而后才有机会再次起飞。
一如一场冬雪覆盖庄稼,确实可能让部分作物受损,但是却让一些虫害问题得以消弭,更甚之,对有些作物,一场雪还是极大的助力。
“今冬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如是言语自是明证。
从另一个视角而言,当下并不明显的阶段是为了成长节点的爆发储备必要的能力。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天地有四时,万物生长自有其节奏与规律,不可能凭空省却中间的成长积累期。
毛竹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前几年的时间里,并不见其长高多少,待到某个节点,其成长速度却是惊人的。
当前阶段的状态,也让我瞬间想到了过去时日里的一些经历。
第一段是19年6-7月时分。
当时处于一个空档期,对于后续要做什么完全没有头绪,按说该焦虑的,却不知怎的,竟然就那么好好的吃饭睡觉,该干嘛干嘛,结果一周后的某个晚上,脑海里自动涌现各种东西,而等待已久的答案忽然也就在那天找到了。
第二段是19年10-11月时分。
当时赶鸭子上架要承担更多一些的任务,经常加班,某天和领导走出大楼,对方提到,“你现在的成长速度是有的,但是你卡在了瓶颈,迈过了这个瓶颈你的成长速度会更快。”
那天回去路上我琢磨了很久,不知道解法,而后依旧保持正常的习惯处理事务,也跟随着将后面的一些考核与新活动负责完了。
变化来自于20年2月,当时因为想好好写论文,不想分心两头跑,于是准备离职,动了念头后又想,干了半年,是不是也得留点什么东西,不然总感觉对不住大家的培养,于是开始琢磨能做啥。
想了想,后面还得有人来接我手上的事儿,我不如把我手上所有的事儿做个汇总整理,出一个指导手册吧。
有趣的是,当我打算做这些时,发现许多关键细节我脑海里都有成套的细节,无论是话语、图例、模块还是流程线,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了组合。
整理好的成品分批移交的时候,很少夸人的领导连续几次提出了表扬,倒让我有几分受宠若惊。
后面在家休息时,回想往日的工作与那两周的总结,恍然发觉,倘若不是因为那几个月里投入做事,在点滴细节中真正经历与思考过,怎么有机会整理出那些东西呢?
也因此更加觉得,也许那些看起来精彩的表现,背后都有着或长或短的沉淀积累吧。
“台上一分钟,台上十年功”,大意如是。
言至于此,小小总结一下。
1.没有日复一日的扎马步与站桩,功夫是成不了的,不要怀疑那些看起来没有进步的时间,“点滴积累而成学问”,“功不唐捐”是也;
2.我们的焦虑来自于对自我的错误预期,也来自于与他人盲目的比较,往往因为别人展现出“成长/成就”,自己的心也跟着乱了,但也能理解,谁都希望熠熠生辉,只是,别忘了该走的路,该积累的时间。
以上,诸君共勉,思之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