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使用手册》(【法】米夏埃尔.埃斯科菲耶 著,塞弗丽娜.迪歇纳 绘, 魏舒 译)是一本颠覆的小书,它描述了小朋友收养了爸妈、使用爸妈的故事,生动有趣。
如果父母和孩子的角色互换,你能多大程度上容忍自己现在的行为呢?先来看看书中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
和爸爸妈妈相处,最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要让他们明白:
这里可不是他们的家,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
从他们踏进门槛的那刻开始,你就得在车库里备一个小垫子,
命令他们乖乖坐在那里,屁股永远不许沾到沙发。
这个下马威控制型的爸妈熟悉不?
除了位置固定外,爸妈还会被训练做家务,因为好好表现而被奖励,被拉去运动,被遗弃在森林里,因为鼾声太大被要求睡狗屋……脑洞是不是很大?
搞笑之余,不觉反思:
我们是不是也常常给孩子发布命令?不要做这个,不要碰那个,你不懂,还是我来吧……
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的社会经验少、能有有限、知识储备也不够,所以忍不住帮助他们做事,剥夺了很多学习和犯错的机会,比如,因为怕被烫到,怕打破碗,不让孩子自己盛饭或者自己布置餐桌。
但时间并不等人,孩子们总是在长大,要独立面对社会。
爸爸妈妈渐渐长大了,你必须要让他们学会独立,
还要时不时地将这样一条真理灌输给他们:
你可不会照顾他们一辈子!
小时候不注重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的培养,长大后又抱怨要跟在后面做保姆,这是教养方式的错误造成的。
而好的教养方式,都是以尊重为前提。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情形”,塑造平等的家庭氛围,爸妈就会是契合孩子心意的爸妈。
今天是元宵节,关于元宵的南北之争硝烟再起。小伙伴说:
元宵和元宵不一样,孩子和孩子也不一样。
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样子,也当然没有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和孩子相处,尊重是最大的前提。做到这点,角色互换后,彼此依然会深深爱上对方,而不是忍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