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个人而言,我时常会在写文章时,出现大脑短路的现象,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或者是完全没有素材可写。
导致自己写出来的内容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可读性,甚至没有根本逻辑可言,完全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与他人的文章相比,自己的文章内容“清汤寡水”。别人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读起来不仅令人畅快淋漓,而且还能让人满载而归。
在意识到自己这一严重的问题之后,开始尝试每天都进行阅读,刚开始不管什么类型的书籍都读,也只是泛泛而读,水过鸭背。
直到今天听了大梦老师的课程后,才恍然明白,原来读书,是可以把书中的内容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内容上来,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首先,我们要学会阅读,把一本书的内容真正记住。
在开始一本新书的阅读之前,我们就要提前了解书的作者和社会背景等相关知识。
而后,可以对书籍的内容、框架、情节等进行大胆的猜测,猜错没关系,最怕的是自己不敢发挥自己的无限想象力。
进而,对我们所选定要阅读的书籍,进行三遍阅读或者是多遍阅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通过不断反复多次地阅读,再深奥的意思,经过自己的思考易能够很好地理解。
同时可以拿起笔做读书笔记,将人物、情节、写法等做成便于自己理解和运用的笔记,建立起专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最后,再尝试着输出,可以写简单的书评,亦可以将书本的精彩内容部分讲给别人听,在高中时,老师经常对我们说:“一道题目,你会解决了,但不代表你是真正的理解了,只有你通过讲给同学听,他听了你的讲解后,也懂了解题方法,这才是你真的懂了。”其实读书也是这样,只有在多次阅读后,尝试将内容讲给他人听,他们听懂了,你才是真正的理解了。
对于写作者来说,读书是阅读素材的积累,是写作的铺垫,持续阅读输入才能更好地输出。
读书不论年龄,现在开始也不晚。不管是否用于写作,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我们都应该多阅读,不然古人怎么会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只有黄金屋”,“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的至理名言?
亦舒曾说:“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呢?就是要在紧要关头,可以凭意志维持一点自尊,人家不爱我们。我们站起来就走,不做无谓纠缠。确实,温柔是一半源于知识,没有涵养的温柔,撑不起你的风骨。”
让我们开始阅读吧,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