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问你一个问题?
整理东西,是分类好,还是不分类好?
打个比方,要收拾一堆儿童玩具,有卡片、有拼图、有球、有娃娃,大小不一,类别不同。
A选择进行分类整理,但总有些玩具是放在哪个分类里都合适的,比如“蔬菜形状的积木”,既可以放在“过家家的道具”类别里,也可以“积木”类别里,在纠结分类问题上A就浪费了不少时间。且过了一段时间后,A要需要蔬菜形状的积木,但记不清到底是放在哪个类别里了,就陷入了找不到目标的窘境。因此每次只能牢记分类,或者努力不将分类打乱。
B选择不分类,全部都塞入一个大的玩具箱里,在整理时就很轻松,只需无脑全部扔进玩具箱里就好。事后需要找哪个玩具,只需要在这个大玩具箱里找就行,因为玩具都这里,只要在这里找,就一定能找到。
由此对比发现,虽然分类整理比不分类整理,更加美观、整齐,但不分类整理的优点远远超过了分类整理的优势。
不分类整理的优点:
一、整理的时间缩短,因为不需要思考类别,只需要全放进一个地方。
二、当你要寻找想要的玩具时,你能肯定它就在箱子里。
那不分类整理,其实就是奥野宣之一元化的构想。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书中,详细的说明了如何轻松做笔记收集信息,并长期坚持,和如何活用笔记素材,来进行知识生产,迸发灵感。
奥野宣之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纪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他的另一本著作《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在国内大受热捧,《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为其姐妹篇。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讲解了运用一元化、时序化、索引化这3条规则来做笔记收集信息,并通过收集、咀嚼、发酵、顿悟、具体化这5个步骤,来活用笔记素材,促进知识产生,让原创思维遍地开花,也就是使你灵感无限。
我们经常说要做笔记,这样才能加深印象,记牢更多的东西,但是做笔记是一个难以坚持的事情,而且常出现“100个记了笔记的人99个没再翻开过”的情况,使笔记的利用率不高。
奥野宣之的笔记法,就解决了这些问题,首先通过3条规则来做笔记,就可以让你轻松记笔记,并能坚持下来。
一元化
首先,最重要的规则就是一元化,也就是把你想记录下来的内容,都纳入一本笔记本当中,不需要进行分类,这样去做纪录,所花的时间少,又能让你在找纪录下来的笔记时很安心,因为你所有纪录的东西都在这里,只需要在这一本里面去找,就一定能找到。
举个例子,如果你做笔记是分类做的,那早会上定好的日程是写在日程笔记本上,还是会议笔记本上呢?如果不是清楚记得记在哪里,到需要确认日期时,都不知道该找哪本。而且如果不能立马找到,就会变的不安,担心是不是无意中扔掉了,从而心烦意乱。如果都记在一个本子上,信息都在这上面,不担心找不到,也就能将这些不安给抛弃。
而且《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所教的笔记,是所有想记得内容都可以纪录下来,现在看似没用的东西,说不定在日后重读能激发出新的灵感。
时序化
其次就是时序化,也就是从头开始按顺序使用笔记本,需要注明好日期。奥野宣之推荐6位日期记录法。
当一本笔记本用完后,就可以换一个新的笔记本,继续纪录,同时也要记得编号,譬如前一本的是第188册,那新的一本就是第189册。
之所以要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将日期标上,是因为我们可以弄清资料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到那段时间的自己在做什么,关注什么。
同时换新的笔记本,可以带来兴奋感和新鲜感,让人更有动力持续记笔记。也正因为笔记本可以无限更新换代,所以笔记本中的信息量会无限扩大,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这样放松的情况下,才可以产生更多的灵感。
就好比在泡澡时默默发呆比上司盯着你工作时,要更容易产生灵感吧。
索引
第三条规则就是将笔记本的内容索引化,然后纪录下来。因为随着纪录的东西越多,笔记本也越多,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想从这杂乱无章的笔记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就需要通过“索引”来进行寻找。
所谓“索引”,不是指信息本身,而是指寻找信息的线索。将笔记的关键词提炼出来,就能方便更加快速寻找。
就像现在的文章收藏分类贴标签,关键词就等于是标签,以此进行分类,需要时再按关键词进行索引。
具体的信息索引方法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书中的第六章有很详细的讲解。
通过这3条规则,纪录了大量笔记,也就积累了大量素材,那接下来就可以通过收集、咀嚼、发酵、顿悟、具体化这5个步骤将这些素材利用起来,进行知识产出,来产生灵感。
1、收集
按照以上3条规则进行收集,但同时还要纪录思考,因为只有属于自己的思考才是最原创的东西。
在此介绍一个记录方法:奥野宣之原创的“葱鲔火锅式”笔记法。
具体做法如下:
①将外部得来的信息,例如别人的发言、摘抄句子等前面标上“〇”后再逐条书写;
②对这些信息产生的想法,自己想说的话,用“☆”标记后再写;
③不断重复①和②项内容。
这样记录的好处就可以记录“自己的声音”,也就是自己的思考。
因为其他那些客观内容,都可以从他人那里得到,而且最终也只能转化成广为人知的一般性知识。但你自己的想法只有你能告诉自己,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采访,并承认自己的想法是有趣、有价值的,这样才可以成为知识生产的核心,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内容。
2、咀嚼
咀嚼收集好的素材,可以进行无目的重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纪录的笔记,以便发掘不同的想法。还可以交叉参考笔记,将同一主题的内容做好标记,这样就能在多次重读时,使各类信息在头脑中互相关联。从而进入“玩转笔记=获得创意”的良性循环状态。
3、发酵
将经过咀嚼的素材进行发酵,书中介绍了3中方法,总的来说就是将你觉得此刻可能会需要的信息摘录出来,然后重新进行排列,就有可能会产生出人意料的组合,带来灵感。
4、5、顿悟——具体化
想要将灵感激发出来,一句话讲明,就是“要勤于动手,思考才会逐渐前进。”
因为边抱着胳膊边看电视,思想是无法前进的。所以首先就要不停歇的重复以上3个步骤,带来思绪上的流动,才有可能产生顿悟,带来灵感。
注意,仅仅是有可能,因为这些方法只是一种充分条件,你这样去做也可能会一无所获,但你想要得到灵感,就必须这样去做,就像你想得到一碗好吃的米饭,你就必须去把米饭做熟,但做熟的米饭不一定好吃。
所以在灵感这方面,并不存在,你这样去做了,就一定能产生灵感的道理。但唯有这样去做,才可能会产生灵感。
当今便捷的网络工具,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网络收藏太过便捷,轻轻松松,随随便便就积累了无数资源,但正因为这数量之多,一般收藏记录后也不再翻看了,反观这种老式手写笔记或许稍显落伍,但正因为投入了时间与精力去抄写,才会让人更加重视一些,所以再次翻看的可能性也会更大一些。
再通过学习《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所教的一元化笔记的方法,将记录笔记的难度降到最低,不用去学习使用电脑、手机、软件等,只需一个本子,一支笔,就可以轻轻松松将笔记一直记下去。
这样记录下来的笔记,专属于你,并独特且有意思,也正是这份独特且有意思的记录,才能激发出特别的灵感。虽然按照书中所讲的5个步骤去做,灵感不一定每次都能激发出来,但坚持这样做,相信灵感肯定能激发出来。
所以回归最原始的记录方法吧,拿起你手边的本子和笔,开始进行第一条记录吧!
刘果果微信公众号:DearLiuGuoguo
希望我的文字你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