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判断小趋势时,用内部孵化的组织方式去解决战略(方向)问题――
郭士纳的切换战略,乔布斯的善用对手……听上去气势恢宏,但是,这都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上:
领导者指的方向没有错。
但是,领导者就一定对吗?
2007年,雅虎创始人杨致远被董事会“请回”雅虎,带领这个濒临崩溃的巨头转型。
这一幕像极了1997年的乔布斯。
上任后,杨致远拒绝了微软出价446亿美元的收购邀约,带领团队浴血奋战,一路狂奔。
但是,杨致远并没有把雅虎带出泥潭,8年后,雅虎以只有微软出价十分之一的价格,48.3亿美元,被卖给了Verizon。
雅虎,至此结束了其只有几年的辉煌,和长达十几年的惨淡。
天啊,怎么听上去这么不靠谱呢?
我们必须像买大小一样,把公司的战略转型,押注在领导者对未来判断的正确率上吗?
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概念:内部孵化的制度。
有的。
也许你可以学习海尔的创始人张瑞敏:用组织的方式,解决战略的问题。
什么意思?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全球第一白电品牌,也面临转型问题。
何去何从?往左,往右,还是继续往前?
到底哪条路上站着乔布斯,哪条路上站着杨致远?我真能选对吗?
张瑞敏决定,算了,我不选了。
在这样高速变化的时代,觉得自己能洞察未来,和觉得自己能选中人才一样,都是不知道从哪来的迷之自信。
我不赌未来,我要让未来从我的组织中“生长”出来。
什么意思?怎么做?
张瑞敏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撒豆成兵。
海尔决定,正式推行“小微企业”制度,把7万人的庞大组织,去掉1-2万人的肥肉后,分解成2000多个小的生命体。
每个小微企业,有自己独立的三张财务报表。
这些积极性明显改善的小微企业员工,被称为“创客”,因为他们开始为自己创业,而不是庞大组织的螺丝钉。
第二,浇水施肥。
然后,海尔通过创业平台“海创汇”给这些小微企业浇水施肥。
海创汇有价值几千万的3D打印设备,帮助小微企业设计模具;有创客学院提供管理、融资等培训;还有13亿的资金,投资好的苗子;好的苗子,还能进入加速器,加速成长。
第三,收获未来。
小微企业的模式,收获了雷神笔记本电脑、iSee迷你投影机、咕咚手持洗衣机、焙多芬智慧烤箱、星厨冰箱、种菜神器、有住网等等一系列明星项目。
和海尔整体规划不是很相关的,海尔占小股,收获投资收益;
和海尔整体方向一致的,海尔占大股,收获公司未来。
这就是内部孵化,用组织的方式,解决战略的问题。
看清了方向,就制定前进的战略;看不清方向,就优化组织,奖励能找到方向的人。
这个人是谁?不知道。甚至不重要。
有一天张瑞敏可能会唏嘘不已:当初,我怎么都没想到,居然会是“他”!
但不管这个“他”是谁,他的成功,都是海尔的成功。
运用:
那我也想学习海尔的内部孵化,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第一, 花冗余的成本。
有1-2个项目成功,就一定有8-9个项目失败。对弯路、死路、甚至失败的探索,都是成功的成本。选择内部孵化,就是选择用冗余的成本,提升成功的概率。
第二, 做狠心的父母。
项目独立,才能开创新的天地。早日让小微企业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内部孵化的关键。
第三, 让孩子自由生长。
父母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但孩子的价值观才代表未来。克制自己的管控,让子公司用自己的打法面对市场,自由生长,才有可能超越你,代替你,赢得整个世界。
我们总在学习商业,商业其实也在学习人生。
人类是怎么转型的?
今天的人类已经认识到,“病是可以治的,但是老是没法治的”,我们总是在自己最壮年的时候,生下自己的下一代,养育他,直到有一天把世界交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