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阳市区内的渭河北岸,有一座高耸的清渭楼,已经成为这里的标志。它的外观是一座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实际却是一座民办公益性美术博物馆,收藏、展示和研究古今书画艺术作品——
2019年10月1日,正值国庆节之际,我第一次走进清渭楼美术博物馆。从一层到三层,均为藏品展厅,这里展示的众多名人书画作品让我眼花缭乱。
在中国古代书画展览厅内,收藏有沈周、八大山人、“江南四大才子”和“清初四王”等古代名家的作品;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展览厅内,收藏有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高剑父、徐悲鸿、吴冠中、弘一法师和“金陵四家”等国画大师的佳作;在中国当代书画展览厅内,收藏有黄永玉、白庚延、张仃、崔子范、娄师白、刘大为、杨晓阳等著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
1、沈周《松涧碧嶂图》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明代绘画大师,乃“明四家”之一和“吴门画派”的开创者。这里展示的《松间壁嶂图》是沈周的精品之作,深得范宽和郭熙等北宋全景山水大师之古韵,画中左上角有自题的款识:“诗满微怀未易裁,平台一半夕阳开。桃花小涧松枝发,碧嶂中分渌水来。”
2、唐寅《扇面山水》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等,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的绘画宗法李唐和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他走遍江南的名山大川,对自然有着亲身的感受,成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源泉。
3、祝允明《扇面书法》
祝允明(1461—1527),字希哲,号枝山,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和米芾,倡导北宋尚意书风,上承唐人狂草之路。通过他的整合,草书以一种新式的图样出现在明代书坛,为之后草书的崛起,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4、黄慎《柳树禽鸟图》
黄慎(1687—1770),字恭寿,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清代杰出书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他擅长人物、山水和花鸟,内容大都取材民间生活,在古代画家中十分难得。他的花鸟画宗法徐渭,笔法洗练,形象概括,画风泼辣。
5、王原祁《山苍林秀图》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王时敏的孙子,清代初期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六家”。他擅画山水,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
6、宋伯鲁《荆南山色图》
宋伯鲁(1854—1932),字芝栋,号芝田,清末民初的陕西礼泉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曾经与杨深秀合疏,弹许应骙阻挠新政。戊戌变法(1898)后,返回原籍,致力诗画,山水专攻王时敏,用笔在着力不着力之间,凭空取神,苍润之中,更饶秀气。
7、张大千《蟾宫折桂》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字季爰,号大千。他是全能型画家,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无所不能,无一不精。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8、徐悲鸿《秋叶回眸图》
徐悲鸿(1895—1953),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在法国,学习西画,归国以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和造型,讲求对解剖结构和骨骼的准确把握。
9、傅抱石《携琴访友图》
傅抱石(1904—1965),原名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现代“新山水画”代表画家。1933年,得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深造。回国以后,执教于中央大学,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和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他擅画山水,创“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多作泉瀑雨雾之景,喜画仕女和高士的形象。
10、吴作人《戈壁驼运》
吴作人(1908—1997),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先生,早年攻素描、油画,晚年后专攻国画。40年代,他的西北之行,受到极大影响,体会到一种高贵、雄强、勇猛、奋进的品格,构成了他的审美追求与创作理想。
11、潘天寿《八哥竹石图》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 、寿者,现代著名画家和教育家。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他的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山人,善画鹰、八哥、蔬果、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
12、石鲁《新学校》
石鲁(1919—1982),原名为冯亚珩,当代中国画家。1940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院,从事版画创作,后专攻中国画。1959年,他创作《转战陕北》,后与赵望云成立长安画派。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特别是陕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13、刘海粟《黄山天下奇》
刘海粟(1896—1994),名槃,字季芳,号海翁,现代杰出画家和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他最爱黄山,作品也多以黄山为题材,从1918年第一次跋涉黄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临黄岳,几乎跨越了刘海粟一生的艺术实践活动。
14、启功《午日初长》
启功(1912—2005),字元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国学大师和书画家,被世人称为“诗、书、画”三绝。他的画作,无论山水,还是花鸟,格调空灵高远,充满文人诗意。在这幅“翠竹”图的右侧,有一首启功写有1983年的诗:“午日初长乍困人,忽逢小雨助精神。横挥翠竹留残梦,似遇嘉禾项幼新。”
15、陈逸飞《助妆》
陈逸飞(1946—2005),著名的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和导演。1965年,他毕业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进入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的负责人。他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创造性成就,不赞同一辈子埋头作画,应该走出沙龙和象牙塔。
在清渭楼美术博物馆内,有一座赵少昂艺术展厅,专门展示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赵少昂先生的作品。据说,这里收藏着1500余幅赵少昂的作品,独具特色,弥足珍贵。
赵少昂(1905—1998),字叔仪,生于广东,逝于香港。少时丧父,家境贫寒,以做工谋生,业余自学绘画。他擅画花鸟和走兽, 继承“岭南画派”的传统,汲取外国绘画的表现形式,作品笔墨简练生动,形神兼备。
他笔下的花鸟草虫,不是照搬客观的自然,不是工笔画笔笔精谨,也不是文人画过分的写意、变形、减笔等突出地扩张自我个性。他观察自然界,有独特的视角,保持事物外部形象真实,但内部细节则写意简略,体现在动物的头部,尤其是它们的眼睛,正所谓“外工而内意,外精而内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