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付费时代,我们的确可以通过知识付费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真正学到东西并且改变了生活,提升自己收入的人可能还不到1%。
我们身处知识付费的浪潮中,每个人似乎都如饥似渴地付费学习,但这其中不到1%的人赚到了学费。
为什么是这样?
回想一下学校的教育, 就会发现学生考得好的原因无非是三个方面:学校管理制度精良,教师教学水平高,学生乐学会学。
知识付费也是这样,学员是否学得好,一方面也和老师的水平以及知识付费的教育模式有关,一方面和学员自身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有关。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知识付费的浪潮中,直接造成了知识付费行业讲师的良莠不齐。
有的人是有真水平,比如说得到上的那些大师们,他们给予我们的知识是琼浆玉液,我们即使目前只能吸收1%,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帮助。
刘润的《商业洞察力30讲》,里面重点讲了一个知识“系统”,他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什么是系统,系统中各个要素到底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应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每一讲都不难,对于任何一个高中水平的人来说,理解上都不会存在问题。而且一旦认真学完了,就会对“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从深层次上改变你对世界的认知。
只要能够吸收这门课程的10%,你几乎就能超过周围80%的人。简单来说,就是别人还在步行的时候,你已经开车前进了。
这就是真正的大咖的力量。
反之,如果你付费的内容是随便一本简单的书籍中便有的,而且所教授的不过是基本的方法, 那么你即使吸收了90%,也未必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无非是你以前只知道1+1=2,现在知道555+1=556了。
那么是不是只要老师好了,就一定学得好呢?
未必。
刘润上课的内容的确非常好,但是最后真正学到东西有收获的,也永远是那么些人。十几万人买了他的课程,但是因为这个课程而赚回学费的,有较大改变的也并不多。
问题不在刘润身上,在于知识付费的模式上。
假设刘润的这节课是高中的一门课程,是结业考试的一部分,那么我相信一定有更多的人学习这门课而且学得非常好。
虽然现在知识付费的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本质上无非还是社群学习和单一的付费课程两种类型。
单一的付费课程,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直接导致了学习效果不如社群学习。原因很简单,这种授课模式就是一直被批判的“满堂灌”的教育形式。
相信凡是参加过类似课程的人一定有这样的体验,一开始在公众号上看到了一篇推送的文案,觉得这个课程特别好,自己学了之后一定会如何如何,想也不想就报名。但是报了名之后,有的人放着放着就忘了,有的人即使点开学习了,但是只学习了前几节课,就放弃了。20%的人听完了课,只有10%的人做了笔记。也就是说,只有2%的人是学到了东西的。
再加上这些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时候,即使学到了一些东西,也不能保证学到的内容都是正确的,是能够被时间检验的。
社群学习的学习效率会好很多。我曾经参加过猫叔的训练营,不得不说,猫叔的确是很厉害,在做社群这方面,可以说是业内翘楚。
社群里不仅有课程,而且有四次非常重要的活动,活动的设计有阅读有写作,可以让参与者全方位地提升水平。而且社群内还会自己组织活动,主动让学员报名分享,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尽可能让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
但即使是这样厉害的社群,据我的观察,真正有收获的,在社群中活跃的也不过只有20%。
在这20%的人中,基本上会有10%的人脱颖而出,也就是说有2%的人会成为很厉害的人,而剩下的98%都再次沦为平庸。
既然单一的付费课程和社群学习效率都这么低,我是不是可以去自学呢?
可是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且不说自学能力了,单单是自律能力,都未必能够让你在一个月之内读完一本书。
是不是就没有办法提高我们在知识付费时代的学习效率了呢?
也并不是。因为我们每个参加知识付费的人都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的确有人在知识付费的时代里,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最后在短时间里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足够强,行动力足够强,反思力足够强。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从7岁上学到22岁大学毕业,16年的时间,根本没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
什么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上清华北大,哈佛耶鲁,有些人不能?他们之间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别是什么?
看到这两个问题,你可能已经开始思考了。
你的答案可能是:因为他们天生会学习,他们的父母很厉害,他们有北京户口……
那么,我们再多问一句:事实真的是你想的这样吗?
他们在学习上如此高效,如此出众,真的是因为这些吗?
先来看看曾国藩。
曾国藩的爷爷曾玉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极为艰苦的努力之下,才能成为一个小地主,可以供得起曾国藩的爸爸曾麟书和曾国藩读书。可是曾麟书却并没有让曾家光耀门楣,他在四十三岁的时候才考上了秀才,曾国藩在二十三岁的时候中的秀才。
从智力上看,曾国藩真的不算聪明的,从家世上看,曾国藩也不过是普通的小康家庭。但是自从他中了秀才后,他之后的考试就十分顺利,在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三年之后中了进士,那一年曾国藩二十七岁,而明清时期进士的平均年龄是三十八岁。
曾国藩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他取得如此的考试成绩?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却无法通过最基本的考试?
实际上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很简单,就是读不懂上句,不读下句。不读完这一本,不摸下一本。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反观大部分人,在手机上学习的时候,有多少人真的做了笔记?有多少人用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又有多少人掌握了正确的践行方法?
少之又少,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世界上任何职业脱颖而出的人都是少数。
所以真的想要在这个知识的时代脱颖而出,用知识改变人生,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 找的真正的大师,跟随大师学
阅读的时候要挑极为优秀的书籍,选课程的时候要挑真正的大师。保证进入自己大脑的都是能够被时间检验的,更为底层的知识和思维。
- 用正确的方法保证知识的内化,让自己能够真正理解
其实完全可以参考曾国藩的读书方法,保证自己真的学会了知识,而不是自己觉得自己学会了。这里建议大家可以用自我检测的方法,用课程里的知识靠自己,保证自己可以真正掌握知识。
- 行动
极致的行动才能带来极致的收获。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话,行动给我们带来的收效只会是越来越小。如果学的东西不用,或者用的不好,那么学习的意义又在何处。
想要让学习发挥最大的威力,只有持续不断的极致践行这条道路。
知识付费时代,这是每个人的风口但是,能不能抓住个风口,在这个风口上飞得更高更远,却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极致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