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张幼仪,可能知晓的人并不多,但是提到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徐志摩虽然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诗人散文家,但是在婚姻方面,却是极其渣渣。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为徐志摩生了两个儿子。可是徐志摩从一开始就看不起包办婚姻,瞧不上张幼仪,后来更是为了追求林徽因,逼迫刚生下二儿子的张幼仪签字离婚。张幼仪看清了徐志摩的嘴脸,果断的在离婚书上签了字。从此以后张幼仪仿佛开挂,一路向上,活成一部传奇励志剧。
现在让我们翻开这本《民国风华之张幼仪》,看看她是如何华丽转身的。
一、不平等的婚姻
张幼仪1900年出生于名门世家,父亲张润之是当时上海宝山县巨富,家境殷实,兄弟姐妹众多。张幼仪从小就接受新式的教育,性格温顺,秀外慧中。
而徐志摩家里世代经商,父亲是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家中经营着徐裕丰酱园、裕通钱庄、人和绸布号。
表面上看起来张幼仪和徐志摩,一个是大家闺秀,一个是经商世家之子,门当户对,天合之作。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正在经历着变革,许多西方思想被引进进来,封建包办婚姻首当其冲被才子佳人们所摈弃。所以徐志摩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张幼仪,嫌她观念守旧,没受过教育,认为她是乡下土包子。
二、彻底死心
15岁那年,张幼仪就嫁给了徐志摩。但是两个人结婚仅仅几个星期,徐志摩就出外求学。当他们第一个儿子出生后,徐志摩更是远渡重洋去美国求学。这一去犹如断线的风筝,愈行愈远。
徐志摩出国后,更加的崇尚西方文化,一心想要追寻心中的真爱,对张幼仪更加的冷落,甚至写信回家都只有在信的结尾才提及妻儿。
后来徐志摩在欧洲的时候,因热恋林徽因,他的父母便把张幼仪也送出国,希望两个人能团聚。但是徐志摩仍然不正眼看她,依旧毫无感情。从前用来应付父母的媒妁之妻,彻底成了衣服上的那个饭黏子。
可是没多久张幼仪又怀孕了,徐志摩居然毫不犹豫地要求张幼仪把孩子打掉。当张幼仪说打胎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的时候,徐志摩居然说坐火车也会出事故,难道人们都不坐火车了吗?然后徐志摩就丢下“离婚”两个字飘然远走。
原本一心想做个贤妻,甚至不惜放弃自我的张幼仪终于死心了。她带着身孕去投奔了在巴黎的二哥。
1922年,当张幼仪孤身一人生下第二个儿子的时候,徐志摩因为林徽因要回国,一定要和张幼仪离婚,于是张幼仪果断的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这就是中国史上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三、人生重启
一段没有爱的婚姻终于结束了,张幼仪做人低到尘埃里,却永远换不到那个男人的一丁点儿爱。离婚的这一刻,她终于可以做回自己了。她下定决心,不依靠任何人,要靠自己站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张幼仪在德国斐斯塔洛齐学院习读幼儿教育,期间第二个儿子因病去世。离婚放在现在已经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了,但是在民国却是个新事物,因此直到三年之后她回到国内,仍然有人议论她的离婚。
1925年张幼仪回到国内后,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文,然后受邀至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做了副总裁,同时她还在云裳服装公司任总经理,虽然这些职务都是因家人亲朋而得,但是她在这些位置上展现出了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
张幼仪非常有经商头脑,能准确地抓住机会,在战乱时期,她凭着敏锐的嗅觉,提前准备好了原料,这样即使战乱时期公司仍然有盈利,有了资金,她还投资了黄金和棉花。
离婚后的张幼仪,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都经营得有声有色,绽放出了自己的精彩。
四、再婚
1949年解放前,张幼仪离开上海前往香港。在香港,她结识了一位医生苏纪之。这一次,她终于嫁给了爱情,找到了值得自己托付终生的人,一起幸福的生活了十八年。
当苏纪之过世后,张幼仪去了美国,和儿子住在一起。但她依旧保持自己的生活习惯,每天按时起床,坚持锻炼,规律的作息时间,并且还坚持学习德文,偶尔的放松娱乐下,过着极其自律的生活。
五、总结
从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到银行家企业家,走出阴霾后,张幼仪的生活可以说处处都是成功。虽然她的人生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但是通过这段婚姻,她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遇人不淑,就更不应该沉溺其中,旧社会的不幸可能是时代造就的,但是现在如果还因为婚姻失败就作茧自缚,那简直无异于自杀行为。因而现如今,结婚要慢,离婚要快,一旦发现问题抽身而退,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救赎。
与其自怨自艾,不如破土而出,给自己一个重启,活出自己的精彩。
另外:最后说一句,张幼仪能够开挂,还离不开自身雄厚的家庭财力和人际关系。所以,要么老爸有钱,要么自己有钱。归根结底的一句话就是努力挣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