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课程与教学呈现出整合的趋势。
课程是由教学事件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事件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一个概念,加涅将所有构成教学的事件称为教学事件,教学事件就是一个个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个活动的展开过程,其作用是帮助或支持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获得和保持。构成教学事件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课程就是由一系列教学事件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真实的课程发生在学校中,发生的课堂里,发生在师生互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以开发者和创造者的角色出现,在互动的过程中对教材作大胆灵活的优化处理,跳出教材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成为相互作用的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这样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更是课程的创新与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
所以,课程就是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全部经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间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是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所以,教学不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还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
在教学中,核心是人的发展,不仅是学生知识、技能、能力以至素养的发展,也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要研究学生的差异,实施差异性教学;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要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展示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即强调探索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是一个人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学习是学生内部自主生成知识结构,提高人生价值的过程,教学是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知识,获得发展的过程,要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18.4.20《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