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下午,济南市教育局召开全市中小学寒假工作会议,首次发布《济南市中小学寒暑假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并介绍有关情况。市教育局副局长方辉,副巡视员、基教处处长王纮出席新闻发布会。
市教育局副局长方辉介绍,济南市教育局面向社会率先出台中小学寒暑假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落实王忠林市长提到的要“切实减轻课业负担,让孩子们享受到童年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也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探索育人实践新路,创新教育发展模式的一种尝试,目的是强化社会共同认识,引导学校和学生对假期生活进行科学合理设计。
据悉,《意见》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出发,倡导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假期指导长效机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过一个快乐、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有温度、有质量的教育服务。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七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课程性质
寒暑假不应是教育的“空白期”,而应是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可为期”,是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一环。寒暑假课程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关键词二:课程目标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基本生活技能,促进学生健康而又有个性的成长,让学生享受到假期中特有的学习快乐、成长快乐。
关键词三:基本原则
1、选择性原则。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快乐性原则。充分体现人本思想,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情感的快乐,收获的快乐。
3、综合性原则。课程内容设计体现综合性、全面性、普惠性。
4、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通过活动与体验达成课程实施与目标。
5、家庭社区主导原则。充分发挥家委会、社区的作用,与学校一起有效完成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四:内容体系
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分类指导,学科类、阅读类、实践类、研学类、探究类、文化类、艺体类等协调推进的课程模式,具体做法就是“五个引导”:
引导学生对假期生活进行科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悦读泉城”“假期读一本好书”等读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研学旅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体育、文艺等活动。
关键词五:实施体系
1、 统筹规划,顶层设计
学校要充分认识课程规划与实施的重要性,将寒暑假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
2、 课程培训,明确要求
为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学校要分别面向教师和学生组织课程培训,指导教师明确课程的具体要求。
3、 整合资源,提供支持
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家委会、社区、场馆等多方沟通、接洽,根据寒暑假课程内容,梳理、整合所需各项资源。
4、多方携手,合力实施
凝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鼓励学生自主形成课程小组开展活动。
5、跟进指导,评价提升
学校要设计好课程实施跟进措施,配备必要的指导教师团队,通过电话、家访、项目指导等形式,推动课程实施。
关键词六:评价体系
形成“学生评价+家长满意度调查+社区或相关部门评价+学校自评+县区和市级评价”五位一组综合评价体系,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典型,积极推广,形成寒暑假课程建设长效机制。
关键词七:保障体系
1、教育行政部门保障
市、县区教育局及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指导意见、制度和评价奖励办法,指导各校开展好寒暑假课程建设工作。
2、学校保障
学校要成立寒暑假课程建设领导与工作小组,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
3、社会保障
文化、公安、园林等部门应制定相应方案,积极支持学生课程实施活动,在场地、设备等方面提供方便条件。
“寒假也可以看做是特殊的课后,《寒暑假课程建设指导意见》也是特殊课后服务,是暖心工程。”《意见》落实期间,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有关团体也会多方携手,合力实施,为大家提供充分的保证,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对假期生活进行科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