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心得之“三读三推法”

视线逐渐移开书本,想到很多人正在为怎样读好一本书困惑。

何谓读好一本书,就是将书中讲述的内容道理了解透彻并吸收,转化为自己所用,也称为“知识内化”。

在书海遨游的过程中,琢磨出了一套“知识内化”的方法,于是便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写下并借此分享给大家。

我在阅读时经常用到“三读三推法”。

“三读”即通读、精读和回读;“三推”即由上文推下文、由下文推上文、综合全文推某一点。

“三推”中的“推”是思考、分析的意思,并不是侦探小说中的推理之意。



首先通读全文,看文章概要或者绪论部分,对书本有个大致的印象。

这个阶段特点是快,快速浏览,把握书本的梗概。

之后精读全文,对每一章节、每一字句都要看到,不能忽略,重要部分应做好标记。

对文章抽丝剥茧,字斟句酌,因此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细,就如品茗一般,要闻其香、品其味,而不应像鲸吞龙吸一样。

读好一本书会让人有回味。

最后回读,即重复阅读。

不是说只重复一遍就行,有的书需要多阅读几遍,从而加深对文章的印象,查漏补缺。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慢,重复阅读就如同吊老汤,一遍一遍的反复炖煮,汤的浓度、鲜度、香度才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但精读与回读应相应间隔一段时间,这样你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感悟。

而在精读与回读的过程中,我们又可以用到“三推法”。

第一步:从上文推下文。

阅读时,在脑中分析人物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情节会往哪方面发展,事态会怎样变化。

分析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叙述,从而产生一种与作者的面对面接触,思想碰撞。

“由因溯果”。

第二步:从下文推上文,这一步也叫溯源法。

即一件事情发生后,要去思考它发生的主要原因,促使它发生的次要原因,由下往上推会让你产生新看法、新观点。

“追根溯源”。

第三步:综合全文推某一点。

通篇阅读后,理清事情发展的脉络,结合全文推出这一点反映出的本质属性,以及它对后面事物发展产生的影响。

这里可以用到电视直播时的上帝视角,统筹全文,但又不会断章取义,从而做到点、线、线、体四者俱道。

本人爱读历史类书籍,尤以明史颇为熟稔,以黄仁宇所著《万历十五年》为例,通读一番,了解本书以万历帝、张居正等人作传记形式对明灭亡原因做探究。

下面是我精读时用“三推法”对书中部分情节做的分析:

问:改革为国家重事,身为首辅张居正为何要改革?

由下文推上文,明代发展至万历时期已是明中后期,呈现末世之相:

1.土地兼并严重,加剧阶级矛盾;

2.官僚机构膨胀,加重财政负担;

3.外患频仍,北蒙南倭侵略不断。

这三个主要问题导致明朝统治江河日下,愈益衰败,不得不进行改革。

问:张居正改革措施激进,“时政苛猛”,改革最终走向如何?

由上文推下文,改革措施激进,必定触及大部分官员的利益,从而引起官员的反对,增加改革阻力。

“时政苛猛”,必定加剧改革派与守成派矛盾,改革最终会走向失败。

问:张居正改革与明朝灭亡又有和关联?

回读全文发现,当时国家整体处于一个内敛紧缩的状态,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遭受到限制。

虽说儒家宗旨为善良,但仍不能弥补技术之不足。

因此,张居正的改革,虽然给明王朝带来了短暂的生机,但却无法改变其衰亡的历史命运。改革最终失败的同时,也奏响了明朝政权的挽歌。

以上就是我对“三读三推法”具体应用,实际上我认为很多书都可以用到这个方法从而得出更多精彩的结论。

兵法有言: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如是也!

我愿以“三读三推”法做我的读书之术,去找寻属于我自己的读书之道!

敢问诸君,你们是怎样寻找读书之道的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家有一匹黑马叫王子。 王子每天在草原上奔跑。王子非常聪明。他看好羊和牛。不要他们跑出草原一步。只要他们一离开,...
    开心果陈阅读 317评论 5 4
  • 我是一名工程师,2018年以前还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朝九晚五去海边的工地上班,那个海真的是人迹罕至的海,中间抽空偷...
    昊强Stan阅读 1,731评论 2 2
  • 风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变得很轻了。 小船孤零零地浮在湖上,不动了。 油布已经完全被褪下来,放在了船尾,船上放置的东西暴...
    钢蛋阅读 595评论 0 1
  • 每一个人,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色,但总有人,能时刻保持自己的状态,一直在浪潮之中翱翔,而与此同时,也经常有人被浪潮推...
    Blarmer阅读 412评论 0 52
  • 1.职场新人,少说话多做事。不会的主动问,懂得感恩,敢于拒绝。 2.当你没做出成绩之前,少提要求。想涨薪/要福利,...
    716e9d20b4d8阅读 19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