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倾听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对孩子的讲话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孩子和你说话时,你要表现出浓厚兴趣,要放下手中的事情,像听领导讲话一样,认真聆听孩子说话,事实上哪个领导也没有孩子对你重要。
第二,用肢体语言鼓励孩子。
倾听不单是忠实的当好听众,还要用动作和情感向孩子传达爱。
父母可以紧挨孩子坐下,抓紧孩子的手,搂住孩子的肩膀,用肢体语言传递给孩子父爱母爱和亲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最可信赖的。能做到这些,孩子就会打消所有的顾虑,向父母敞开心扉,把心里话告诉父母。
第三,为孩子喝彩。
当孩子说到精彩处,或者某个闪光点的时候,父母可以表示激动。可以瞪大眼睛、张大嘴巴、甚至可以大惊小怪,给孩子鼓掌、为孩子喝彩。
第四,不要打断孩子的话。在倾听的过程中,不管孩子的话和不和父母的口味,哪怕孩子的话再幼稚、再偏颇甚至荒谬,父母都要让孩子把话说完,要让孩子把意思表达完整。
随意打的孩子说话,孩子会感觉自己没有被重视;反驳,否定孩子的话,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话表现出心不在焉,等于告诉孩子:“我对你说的话毫无兴趣。”进一步讲,等于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根本不在乎你这个人。”
第五,承认并不代表同意。在倾听过程中,父母首先要认可孩子的感受,然后再对孩子正确引导。
学会倾听,还有以下好处:第一,要让孩子多讲话,等于有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描述能力,对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提高孩子的情商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经常鼓励孩子完整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就能和父母无障碍沟通。通过沟通,孩子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思路越来越清晰,对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通过倾听,当好忠实听众,满足了孩子的表达欲望。孩子会更信任父母,无形之中填平了亲子之间的代沟,父母和孩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家庭教育也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倾听是家庭教育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家长的基本素养。家长朋友如果把握好倾听这门儿艺术,家庭教育中的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父母听得越用心,孩子获得尊重越多,得到的鼓励越大,孩子就会表现得越来越好。
倾听是一种态度,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和关切。善于倾听的父母,能够通过倾听行为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尊重,从而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获得信心和力量。如果你的能力达不到做一个好的施教者,但至少可以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