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笃行日志里,我分享了运用卡普博士的信条,处理孩子情绪失控时,父母得先冷静,孩子无法管理情绪,克制情绪。但是我们大人可以。而作为父母,我们愿意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而我们把自己比做一个高级的路人甲,提前到达了人间,恰巧遇上了情绪低落,自控力弱的路人乙。我们只是比他们提前学到了对于事与物的认知,那么自然而然谦恭,包容的对待路人乙的无理取闹,情绪失控!因为爱,所以慈悲。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遇到场面失控,切记在处理时遇到的误区
那就是“急着想-让一切变好”。
什么概念呢:通常孩子觉得无助,不开心,心烦意乱时,会开始抱怨。“怎么就坏了呢?”嘴里哼哼唧唧。
这个时候自以为是的家长:比如说我自己:急着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家长们请慢一点,让孩子的情绪停留一会儿,让他们的情绪被看到,因为被看到而变得坚强而有力量。)
如果一上来就安慰孩子说:没事的,小小的心灵会种下一颗种子: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不开心的样子,我很伤心。爸爸妈妈想让我不开心时也要表现的高兴。这样的安慰是无效的。
所以,情绪没被安抚时,行为就会来捣乱:表现出易怒,发脾气,打人,烦躁等行为。
卡普博士给我们的指引是:只有当孩子真的没事时才能用“没事的”这句话安慰他!!
在座的各位对照下:是否踩到这个坑。我坦白,我踩过。(踩过的朋友,在评论区写下“踩”)我们携手走出误区。(ಡωಡ)hiahiahia
我回想了下(大家可以一起回想),孩子在刚刚学会走路时,摔倒了我们会鼓励孩子站起来,并且抱抱他,抚摸他的脑袋,善意的提醒他,下次当心点,学会保护好自己噢!这些言语,温柔而有力量!!
同时我也经常提醒自己,孩子需要我们抱在手上的时间不长,5-6岁以后几乎没有可能抱着他到处走(力气有限)。小时候对孩子行为准则上要严格,但也要温柔。但不吝啬温和的安慰,因为困难和挑战也给孩子带来正向的激励,愈挫愈勇,逆流而上!
最后我想以原文提到的一本书作为结语《放下孩子》
不担心他摔跤,但摔跤后,感到难过时,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不担心他办不到,但当他遇到困难时,及时回应。看到孩子的无助。
不限制他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做。而是给予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自由探索。
放下孩子,你(父母)是自信的,孩子是自由的和自信的。
明日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