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雪糕成了我们咬咬牙才能买的东西了。
最近,一张东北雪糕价格表在网络走红,一水儿0.8元的低价引得大批网友赞叹“神仙价格”。但看看自己楼下的商店,曾经以为10元的梦龙就是雪糕“天花板”了,结果现在10元只是网红雪糕的起步价。
我:万年绿豆雪糕的忠实粉丝,从原来的简配不加价到现在的简配还加价;来到了两块五了,低于两元的都要费劲找找。
哎!真是,不知道这些家伙们都是啥,特莫的爱国就是这样爱的吗,让人啥都“吃不起”雪糕为啥越来越贵了?你最爱的雪糕多少钱?
(三)吃个雪糕,付钱的时候心痛啊!
伊利1块钱的提子雪糕真的很好吃,但是在很多的商店根本就找不到,冰柜里放眼望去全是6块钱以上的雪糕,付钱的那一刻真的是心痛的。
伊利苦咖啡是小时候的奢侈品1.1一根,现在10块。
以前的香蕉冰棍、麻将冰棍、红旗冰棍好好吃。冬天去奶奶家,门口总有一个白发老太太背着泡沫箱走街串巷叫喊“冰棍,香坊冰棍”,两毛一根。
至今还记得她的模样和冰棍的味道。
想起我小时候买了二十几个雪糕,冻在冰箱里,然后回了外婆家,我爸打电话来问可不可以吃我的雪糕,我说了其中一个碗装的不要吃,我最喜欢这个,我以为我爸就随便吃几个。结果,我回了家打开冰箱一看,就剩下那个碗装的了。
(四)怀念小时候的雪糕,那是硬通货。
小时候冰棍是流通货币。
小布丁是姐妹情深,5毛。
冰工厂是抄作业之恩,1块。
可爱多是暗恋,3块。
梦龙得是炫富,5块。
其它诸如棒冰、冰块、随变、绿舌头,都在这个区间范围内。
哪怕麦当劳的甜筒,也是2元解决战斗。
所以我对冰棍的心理预期一直是≤5元。
(三)原因有很多哦
1、商业没有超配。
雪糕成本不高,越买越贵是因为,商业用地没有超配。便利店往往附近只有一家,缺乏竞争。
这样的7/11、全家等便利店,只卖贵雪糕,赚得比较多。
厂家雪糕便宜,就没有进这些便利店的机会。
于是恶性循环。
CBD的7/11、全家,现在买个杂餐午饭要30多块。一勺宫保鸡丁,顶的上郊区苍蝇馆子一大盘的价格。
主要原因就是商业面积,没有超配,只是刚好,于是就缺乏竞争。
2、价格里面的广告费贵。
因为这类商品都是大资本在玩啊,砸钱割韭菜。比如各种营销宣传、物流配送,甚至明星代言、联名限定等等的概念加持,也可以让它变得更贵。
各个平台上铺天盖地的广告您真的以为是消费者自己的分享吗?
3、价格贵的雪糕里面的空气多。
你花了十几块钱买的雪糕,可能有 30%~50% 是空气。
先别觉得自己亏大了,往雪糕里添加空气,可是一项核心技术难点。
它会直接影响成品的味道、质地和外观
前面提到的那些原料直接混在一起,是无法做出我们买到的雪糕那么好的口感的,它们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混合,让一些原料发生物理变化。
比如,搅拌过程中冰晶太多太大,口感就不够细腻,太少会变得像冻奶油一样油;膨胀过程中空气太多则没有嚼劲,太少又太硬。
所以,空气含量合理的雪糕口感会相对松软,也卖得更贵。
你可以理解为:你的钱买的不是空气,而是这项技术带来的上乘口感。
除了原料和工艺的升级,雪糕还可以贵在其他地方。
4、价格贵的利润高。
如果你是小卖部老板,光明来找你,售价2块钱的血糯米雪糕,给你进价1.5。
然后XX高来找你,售价15元的雪糕,给你进价2元。然后还疯狂去各个平台砸营销让人来买。
你是小卖部老板你选谁嘛?一个赚5毛,一个赚13。
5、配料表的前几位直接影响了冰淇淋雪糕的成本。
贵一点的冰淇淋雪糕,会选择牛奶(纯牛奶、灭菌乳)+稀奶油为主要成分
便宜一点的会用乳粉、脱脂乳粉、奶油等,甚至是水+糖+植物油。
你可以看看自己手上在吃的雪糕上,配料表前几位都是什么,就大概明白它为什么是这个价位的了。
市面上有些雪糕会选择添加植物油、精炼植物油甚至氢化植物油来控制成本,调节口感,这其中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摄入过量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雪糕超过5月就不值了。
我觉得雪糕超过五块钱就不值,但是想来现在一年也难得吃上几支雪糕,去年一整年吃的雪糕一只手就能数得清,所以偶尔买点贵的也不是不能接受。要是经常买钟某某,那才叫智商税。做得再好看也是模具里出来的,又不是人工做的,味道也一般,凭什么卖这么贵?成本都花在营销上面了,资本花钱做广告,要我们出钱买广告附赠一支雪糕,想得美。
有这钱还吃啥雪糕啊,再花几块钱都够买一杯奈雪了。
个人浅见,如果认为说得不对,欢迎在评论区指正。
随手点个赞,祝您月入十万。如有侵权,告知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