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发展到今天,这些顶级研究已经很难完全区分到底算化学、物理,还是医学了。
最开始为了研究的效率,人为地把自然科学分成了不同学科。研究到最后才发现,大家都是在为生命服务。
听了今天的课程,才知道诺贝尔奖的一些历史故事,还有各个学科之间密不可分的一些联系。这样我感觉到,学习的能力好的人,无论学何种课程,只要精通一样,潜心研究发现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无论是自然科学,历史文化这些看起来毫无相关的东西。
所以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中医和西医,都是为生命服务,我们可以大可不必为此争论不休。选择一样最适合自己的就行。
当老师提到下面的这个诺贝尔奖时:
近20年,75%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基因和分子层面的微观研究。
比如,人体生物钟的分子机制,证实只有顺应生物节律,别熬夜,才能保持健康的体魄。
曾经有不少学中医的朋友,转发了这个消息,哈哈大笑,这个道理,几千年前在中国的经典,也就是黄帝内经里提到过,现在才被科学完完全全证明了,还颁发了一个如此重要的奖项。
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其中这阴阳和数术值得就是自然,在内经第二篇就开始讲这个自然之道。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自然皆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睡觉也应该跟自然同步。春夏季节为阳气生发,人要“夜卧早起”。而秋冬阳气收藏,人要“早卧”到冬天甚至还要晚起。
这里有详解《黄帝内经说“这样睡”才养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说偏方没效果,那是可能医疗水平还没到达可以证明的阶段,比如上次听过的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故事,就是…
治病确实得看疗效,咱们现阶段不知道的还有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