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 彩
当孩子不到三个月大的时候,你会想等到孩子六个月的时候就好带了;当孩子六个月的时候,你会想等孩子一岁了就好带了;当孩子1岁了,你会说等孩子三岁上幼儿园就好带了;当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了,你有会想等孩子上小学就好了;等孩子上了小学,你会想等孩子上了大学就好了。结果孩子上了大学,你又怎样了呢?惶惶大半生已经过去了……
我们还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要是我有钱,一切就好了,等有钱了,一切好了吗?要是我能住上大房子就好了,住上大房子了,一切都就好了吗?”
真的是“等到什么时候就好了”吗?
有一部电影《海滩》,英文名《The beach》,上映时间是2000年2月。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酷爱冒险,他离开了美国,来到泰国曼谷,一个偶然的机遇他遇到了一个光头大叔,光头大叔告诉他有一个“海滩”像是人间天堂,是世外桃源。并且给他一张通向海滩的地图。
年轻人便邀请愿意冒险的一对情侣一同前往,去寻找这样的海滩,经历重重波折,真的抵达了美丽如画的海滩。
一个海滩上还住着一些人,都是之前来寻找世外桃源的人,首领是一位老妇人。来到海滩最初的一段时光里,非常地开心快乐,像是达成了自己的梦想,终于有一个地方可以安放自己的身心啦。
过了一段时间,当海滩上住着的人被鲨鱼咬坏了双腿,因为没有医生和药物可以治疗,会发出痛苦的呻吟声或者因为痛苦而大叫,海滩上的其他成员嫌他吵(这里所有的人群居,每个人一张床,在一个大房子里),就把他抬到离居住地很远的帐篷里,不让他打扰别人,为了别人的欢乐。
电影里的男主人年轻人公为了让首领给他保守秘密,用性来交换,最终又被首领公诸于众。
在发生在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年轻人迷失了自己,这不是我一直追逐的世外桃源吗?这里也同样有“杀戮”,“我到底是谁?”年轻人迷失了,找不到自己了。我追寻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为什么我找不到我自己了?我在哪里?我是谁?我要朝哪里去?我要干什么?这一些系列的问题在年轻人的脑海里旋转,年轻人精神有些失常了。
直到有一天,发生了极大的冲突,他们不得他离开海滩。离开海滩以后,年轻人找到了自己~我仍相信天堂,但天堂不是一个地方,不用费心去寻找“天堂”在哪里?那是一种心灵的归属感,在你的心里。
有一天,和老友一同驾车去一所希望小学给孩子们上心理课,走在路上,老友说“我的车子该整理整理了,太乱了。”我也觉得很乱。他又说:“这乱糟糟的状态,我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我的东西,也都信手拈来,不必费心寻找。”
我问到:“是否你的内心世界也是这样乱糟糟呢?”
老友答到:“心理世界跟物质世界一样,需要整理,可有些大书法家,画家,科学家的书房也是乱糟糟的,他们同样出大作,出名品。能出大作与名品,足以说明其心不乱。”
佛家说:“境随心转”,世俗中的人更多便是“心随境转”。很多人为了忘记眼下的烦恼,去旅游;为了有更好的体验,旅游的地方不停的变换。旅游回来以后,回归工作岗位和家庭,又和从前一样了,焦虑不安郁闷烦躁又袭上心头。
最美的花,在哪里?答曰:在心里,心花怒放最美。有时我们需要打理的是:自己内心的世界(持续关注,后期分享如何打理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想要的“最好生活状态”在哪里?在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在生命过程的点点滴滴不在于孩子长大了,不在于你有钱了,不在于你实现了梦想。在生命的过程中。
(2018年1月11号,于馥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