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到楚文王得到了“和氏璧”,今天我们继续往下讲。
“和氏璧”在楚国经历十八代楚王,已经到了战国时期,传至楚威王。
楚国令尹昭阳领兵攻打魏国,大胜,取得襄陵等七座城池,楚威王嘉奖他的功劳,就把“和氏璧”赐给了昭阳。
“和氏璧”是无价之宝,只因昭阳功劳大,所以才赏赐给他。昭阳随身携带,从未离开身边。
有一天,昭阳带着门客和随从到赤山游玩。
当时,张仪也投靠昭阳,做了昭阳的下等门客。
在赤山脚下,有一个深潭,相传姜太公曾在这里垂钓,潭边建了一座高楼。
大家都在楼上饮酒作乐,喝到一半,宾客们都说仰慕“和氏璧”之美,请求昭阳,拿出来让大伙看看。
昭阳吩咐下人到马车里取出宝盒,亲自拿钥匙开锁,取出锦缎包裹,打开三层绸缎,只见那“和氏璧”玉光闪烁,玉面还能映出人的模样。
宾客依次传递观赏,都赞不绝口。
正在赏玩的时候,忽然有人喊道:“快看,潭中有大鱼跃出。“
昭阳起身到栏杆边观看,众宾客也一起出来看,那条大鱼又跳起来,足有一丈多长,紧接着,又有一群鱼也跟随大鱼跳出水面,
过了一会,东北方雷声滚滚,下起大雨来。
昭阳吩咐:“大家收拾一下,也回城吧。“
下人准备收“和氏璧”放入宝盒中,已经不知道传到谁的手里,竟然不见了。
昭阳回府后,叫人挨个搜查盘问门客,还是找不到“和氏璧”。
这时候,下人说:“张仪很贫穷,平时名声也不好,我看一定是他偷的。“
昭阳心中也怀疑,让把张仪叫来盘问,要他招供,张仪确实没有偷,怎么肯屈服,被打到遍体鳞伤,奄奄一息,还是不肯招认。
昭阳发现快把张仪打死了,也没招供,只好先放了他,张仪捡了条命回到了魏国,
后来张仪投奔苏秦,又到秦国做相国,报仇雪恨就不展开讲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详见本号《鬼谷子弟子苏秦和张仪的故事》)
至此,“和氏璧”就消失于世。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要想知道“和氏璧”去哪里了,我们明天继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