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家,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桌柜、鞋架或是家居用品,总是需要我们回去组装后才能完全使用,这其中除了成本与运输方便,还蕴藏着一个有趣的理论叫做宜家效应。
所谓宜家效应,也叫作鸡蛋理论,是指我们对于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或者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估值。
其实,对于很多类似于宜家一样的半成品来说,我们的参与并没有改变产品本身物理属性的变化(桌椅鞋架拼好之后依然是桌椅鞋架),而是追加了精力和时间投入,让我们从精神属性上感觉变的更好了而已。 我们对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仅给事物本身带来了变化,也改变了自己对这一事物的评价,付出的劳动越多,产生的依恋越深。
这里有一个逻辑原点,那就是我们解决的是情感增值,不是属性增强,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火锅,火锅是一个典型的付出型经济的例子,人们热衷于下不同的锅,捞不同的吃的与调不同的酱料;再比如在选择礼物时,很多人热衷亲手制作礼物,认为它更能代表心意,于是乎各类半成品加工类的礼物成为了网上礼物平台独特的风景线......
那么理解它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可以把它用在供给与需求的说服。
1.要让对方理解结果,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们参与过程。
在与客户或者领导沟通一些方案时,我们上次讲到可以采用锚点思维提出备选方案让对方在框架中选择,让炮灰当锚点,而如果理解宜家效应,我们可以试着引导客户或领导参与到你的方案设计阶段,引导他们进入讨论并确定你想要确定的方向。参与过程也许并不影响结果,但是能够增加你结果满意的概率,因为他们会有一定的观念认为,这份方案有我参与的份。
我们在一个组织出台一项制度,如果在事前做出了知会和充分沟通,就会让制度的推动更加顺利,我们做一项工程,需要物业公司验收,如果能在施工阶段邀请物业公司参与工程验收的设计和讨论,后期验收通过的压力就会减小。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取得某种结果,不妨想想结果的验收人是谁,是否可以让他更多卷入你的过程之中,比如你的年终考核是由A进行,那么如果在一年的过程中如果你经常主动跟领导汇报工作,及时沟通与反馈进度,定期寻求决策,那么在结束时同等条件下,你就更可能获得青睐,因为那会让他觉得他也参与到了你的工作之中。(这点想通的太晚了...)
2.谁买单,谁参与,谁付出,谁快乐。
除了过程与结果的验收之外,在商业领域,我们也可以尝试这样的付出型经济。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可以留出百分之十几或者二十的余量让需求方完成,让他们看似增加参与感,从而获得付出型的口碑。比如保险行业中会提供很多险种,但是购买却时常让顾客DIY,本质上来说他们并没有改变险种类型,但是从选择上却让顾客觉得付出了劳动,也增加了满意度,包括电脑、装修、家具、蛋糕、礼品等行业的DIY自由搭配,都是巧妙利用了人们的宜家效应。
再比如说,如果我们做的产品可以作为礼品销售,你甚至可以在包装盒中留出一块DIY的区域,为客户定制一片祝福区域,如果我们做的是蔬菜水果,我们可以在种植阶段就引入顾客认领菜园,带来自种自食的参与感。小米手机的诞生,就是一部付出型经济的商业故事,先是米粉的论坛的种子用户参与生产MUI的系统中,然后在逐步优化参与改进,最终通过手机在粉丝中引爆,表面上我们看到的结果是“极致,专注,口碑,快”,其实这颗让买单的人心甘情愿的种子,在设计阶段就已经种下了。
在公益领域,比起捐款捐物捐学校,送米送油送温暖,更好的方式其实也是参与感,比如邀请企业家捐款建立希望小学,不如邀请他们搬砖板瓦建设小学,邀请发展育林,不如邀请现场种树.....
总之,想让你的上游更满意,不妨主动参与到他的过程中,想让你的下游更满意,不妨让它参与到你的过程中。
广告三张图之65期。
1.球门小便池,小便更有趣?
见到这个小便池的时候,笔者几乎是惊呆的。绿色的底纹和和白色的球门,就像是一个足球场的一角,这种隐晦的互动估计也没谁了。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联想下去,马桶岂不是可以做成炫酷的龙卷风,洗手池岂不是可以做成炫酷的时光门.....既是马桶,也是球场的双重解构,会让我们的脑海中旋转好几轮。小便池中的绿地就是场地,圆球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引导不让人尿在池外,但是加上了球门却更有了目标感,如果那是一个高尔夫球洞,或是一个运动场上的赛道,是不是会更有趣呢?
2.杯子的远近互动
看到这则广告,是不是觉得有趣得很。表面上这是一则平面与立面的重叠组合,前面是印着杯子的胸罩,后面是喝水的女子,但是实际上这里的启发点是在是太大了。杯子的立面是平面,平面就可以被赋予装饰,但是如何解决两个立面的有趣重叠呢?作者采用了微妙的手法,就是近大远小。这是在摄影中常用的一个趣味手法,同样的道理,如果这里的杯子不是印着胸罩,而是其他装饰性的产品,说不定也会更有趣。
3.汉字的博大精深
笔者最近发现一条规律,如果你想让自己说的话变得高端,可以找到一些既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动词的词语。然后适当搭配,比如我们关于复盘的复盘,比如再见,再也不见。这句再见的公益广告,虽然让人心酸,但是却在文本上使用了多重结构,我们意义上的再见已经跟盲人眼中的再见形成了天壤之别,对于我们普通的道别话,却是他们心中的希望。同样的词在不同人的语境中截然不同的意义,能让反差更大,也更容易被记住。比如我们那句“春天到了,我却什么也看不到”,这里的春天就是同样的词语,在我们的世界中和盲人世界中截然不同的意义,就是这句话动人心弦的核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