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也是贵州比较火的旅游点。昨天下午我们一行人抵达苗寨。苗寨是目前世界上苗族人聚居的最大村寨,有一千多户、六千多人。
我们的大巴车停在景区门口。导游特地吩咐让简装进寨。
苗寨的路是用石板和石子铺就的。主路临河,路旁有一条人行辅道,比主路高一些,是木板路。河边还有亲水平台和便道。河有十多米宽,河上从东到西有六座桥依次矗立着,统称“风雨桥”,用“一号”“二号”……“六号”区别。
一进苗寨,首先看到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走在人行便道上,人接着人,人推着人。再看河,河水在脚下潺潺流淌着,水比较浑浊,还有微微的臭味,是没保护好遭受了污染。令人在闷热中更添了烦躁。
晚间,乘坐观光车去观景台看苗寨夜景。看到的是“众众众众众众……”坐车排队排了近半小时。按说,苗寨夜景也不错,观景台对面的山上,都是苗寨的原住民。为了不破坏原生态,当地在原有的村寨之外开发了旅游区,游客游览的其实是2007年以后造起来的商业化苗寨。民居原汁原味,吊脚楼从山下到山上错落着,楼脚都挂上了灯。远远望去,成千上万的灯火在闪烁,灯火簇拥着一片美轮美奂的舞台灯光,那舞台上正在演出。月亮圆圆的、带着毛毛的边挂在山头,与万家灯火一左一右、一上一下,交相辉映。遗憾的是,到处都是拥挤、嘈杂,生生破坏了美景。
苗寨的住宿条件差、价格昂贵。我们好歹住了个标间。看图,这是标间。我跟糖果挤一张一米宽的小床,那床板向外倾斜,我跟它搏斗了一个晚上,总算没掉下来。
截至今天清晨,我对苗寨的印象是:承载力差、言过其实。
清早我们五点四十起床,想去看梯田日出。不巧的是天阴着,看不了日出。
苗寨旅游区在山坳里,梯田在寨子东南,紧邻着旅游区。一下一号风雨桥,小道两侧就是水田了。田里蓄满了水,种着水稻。水稻一丛丛、一簇簇整齐地排列着,高过膝盖,刚刚抽出了谷穗。新抽的谷穗是淡绿色的,还没灌浆,薄薄瘦瘦的,微微垂着头,在轻柔的晨风中轻轻摇曳着。清晨游人稀少,寨子还在睡梦中。在田边聆听天籁,忽然听到稻丛间“窸窸窣窣”的声音。糖果蹲身细查,看到一只大白鸭在稻田里,悠闲地浮游。大白鸭对我们恍若未见,自顾自地在水中找吃的,吃了一小会,掉屁股游走了。
前方,三五座山形成U字型,拱卫着寨子。山脚和前方两座山上布满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梯田。远远望去无路可攀。其实梯田硬件设施不错。看田头一座“雷山县土地整理项目”石碑,2009年以来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条条水泥砌成的小水渠引到了每一块田头,给水排水极便利;一条石板小路蜿蜒曲折,铺到了每一块田头。水稻长势也都不错。
我们趟过小河,找到田间小路,拾级而上。路很窄,只能容两人勉强错身而过。水稻碧绿的叶子舒展开来,伸到路边,扫到腿上痒痒的。糖果不时停下来挠痒痒:“叶子扎到我的腿了。”因为是梯田,坡也很缓,台阶都低低的,爬起来不算费劲。糖果爬了一会儿,采到了一根艾草,既驱蚊子又当旗子,给我和她爸爸当小导游。兴致勃勃地跑了一会儿,电量即将耗尽,就要打退堂鼓。在爸爸的鼓励下,才自启充电程序,鼓起勇气继续爬。
在我们身后,有一位黑瘦的苗族阿嫂挑着扁担,扁担两头挂着半满的筐子,踩着稳稳的步子远远地走着,不急不慌,也不停不歇。不一会儿,负重的阿嫂就赶上了我们。充电重启的糖果没带任何行李,走了四五千步就电量耗尽(当然,那根艾草除外),跟苗族阿嫂相比,简直呵呵了。一只淡黄色的土狗跟着阿嫂,小家伙一会儿窜到前面,一会儿又返回去迎接主人。景区里的狗不愧是见过世面。见到我们淡淡地瞅了一眼,没有任何表示就一马当先慢跑上山了。糖果同学之前还杞人忧天:“妈妈,那有一只狗,我怕它咬我!”嘻嘻,小妞,你压根没看起人家这狗的眼界和胸怀。
当然,一路向上,我们的眼界也越来越开阔。俯瞰梯田,一层层顺势而建,像一级级音符,错落着,次第铺开;水稻在微风中起舞,稻田漾起层层碧波,似乎唤醒了梦中的大山;小路若隐若现,仿佛灰白色的飘带在田间蜿蜒,一直伸到河边,小河形成了天然的分界线。远眺苗寨,依山而建,从山脚到山腰层层排开,背靠葱郁的山岭,吊脚楼楼顶是请灰色的瓦,木制的楼体有的是半新的原木色,有的是陈旧发黑的木色,楼前是翠绿的稻田。淙淙的流水声就在我们耳畔回响。
田里游客渐渐多起来了。有爬山观赏田园风光的,有在山脚下遛弯的,还有身穿苗族盛装拍照的……一派闲适安然。
骤然间,一道阳光冲破乌云,洒向中间的谷地。谷地顿时亮了,稻田披上了金光,变成黄绿色。吊脚楼沐浴着夏日的初阳,伸个懒腰、打个哈欠,醒了。
归途中,我们看见一路之隔的观光车候车区,此刻数百人又排起了长队……又是新一轮繁忙嘈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