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王梓豪借张靖涵二百多块钱不还。”刘好和李硕涵一起壮着胆给我说。
“他怎么会借那么多钱,要干什么用?”我有些吃惊,也有些不解。必竟二百多块钱在同学们中间可不是个小数。
“不知道,已经好几天了,要了好几次都没要过来。”我把王梓豪叫过来,询问到底是什么情况了。
“你借张靖涵多少钱?”
“二百三。”“借那么多钱干什么?”
王梓豪一脸为难的样子。我看他不说,就把张靖涵叫了过来:“他借你多少钱?干什么用?”“二百四十五,说用一天就给我,可都一星期了,要了几次也没还我。”“不是二百四十五,是二百三!”我一愣,你们俩怎么回事借多少钱都不记得?”“到底是多少王梓豪?借这么多钱干什么用?〞我加重了语气。王梓豪见躲不过去,只得硬着说:“老师真的是借了二百三十块钱,我妈妈说要检查我的压岁钱还有多少,前一段时间花的太多,用她的钱先应付一下我妈。”“说的是不是实话,那么多钱都花哪儿了?”我追问道。“是真的老师,平时买一些吃的买得多了。老师我明天就给他拿来。”我转过脸来问张靖涵。“他借钱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是二百三吗?”“是”“那你怎么说是二百四十五?”“那是我记错了!”“明天能还吗,王梓豪?〞“一定还。〞
妈妈的电话。
星期五中午,王梓豪把钱还给了张靖涵。我准备抽时间把这件事跟王梓豪的家长沟通一下。可下午放学没多久,王梓豪妈妈就给我打来了电话。
“王老师,王梓豪借同学钱的事你知道吗?”
“我知道,本想给你打电话,一上课忘了!”
“这孩子快把我气死了。春节的压岁钱我让他自己放着,让他自己支配。原想着锻炼一下他的自理能力,可他不但花完了,还借同学的钱来糊弄我。快把我气死了,今天这一顿打他是跑不了了。”从说话的语气就能听出来王梓豪妈妈有多生气。
“王老师你知道吗,不是他把钱花了我生气,是他三翻五次地和我说谎,让我的心都伤透了。我早就发现他的钱少了,问他时,他说放学校了。我让他拿回来他就借同学的钱来骗我。第二次我又发现没有时,他又这样骗我我就有点儿怀疑了。那天他妹妹回来给我说,有一个大姐姐让转告我,王梓豪借了她二百快钱不还。女儿给我说完后,我就问他有没有这回事。王梓豪还很生气,说我有钱借她的干什么?别人说的你信,我说的你就不信了!我当时想想也是,就相信他了。你说说他气人不气人,我那么信任他,他却用这样的方式来骗我!”“哦,孩子真是气人。我也有点儿大意了,我本来就是以为一个简单借钱,还钱的事,没想到这孩子还有这么多心眼!我应该早点同你沟通的。”
“他这次主动给我说,就是怕你给我说了之后,后果会更严重。还有老师你知道吗,他们同学之间还有放高利贷的现象。王梓豪借了二百,那三十是这几天的利息。”
“什么,还有这事。”
是的,是王梓豪亲口给我说的。”
我说呢,一开始两个人连借了多少钱的准确数字都不知道。原来这里面还有蹊跷!
“这个我没有问,还不好说。下周我去问问,调查清楚。”
好的老师。这王梓豪,太让我生气了,看我怎么收拾他!
问题剖析
事件的见后隐藏着很多问题:
1.尽是谎言
对老师的谎言。两个人都没有对老师说真话。一开始王梓豪说“二百三”的时侯,他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话说。张靖涵的“二百四十五”可能是按借钱的本金十利息十天数算到了一起,有整有零。她也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去说。
当两个人同时面对老师时,怕高利贷的事被老师知道,又很有默契地统一了口径。
跟老师说的和同家长说的又不一样。他们还是心存侥幸,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来说。
2.信任的缺失。
老师是信任孩子的,可孩子们并不信任老师。妈妈信任孩子,把压岁钱交给他支配。孩子乱花,说谎欺骗了妈妈,妈妈失去了对孩子的信任。愤怒,绝望。
3.感情的缺失。
师生情的伤痛。母子之间信任的丢失。同学情的缺失。在我们的印象中,同学之间的友情是纯真的,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而他们却好,直接放成了高利贷。也许他们并不懂什么是高利贷,他们只是在模仿大人,像是在做游戏。但必竟是不健康的。
一次看似简单的借钱,还钱,背后却有这么多让人不可思议的故事,做为老师要把工作再做得细一点。但对孩子们,我还该不该像原来一样信任他们呢?